一、评价理念
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和育人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主动而全面的发展。
二、评价目的
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全面评价获得的多源反馈信息,深刻而积极地改进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评价策略
1.实行知识技能目标评价与发展性目标评价相结合。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必须实行知识技能目标评价与发展性目标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全期进行一定定量的学习质量形成性评价和一次学习质量终结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的作业分析,口头评价、档案袋评价有机结合,全面而动态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定性评价采用“你真棒”、“你能更好”、“你有进步”、“加油啊”等。
3.实行书面评价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
我们在考虑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考虑的。因此,评价除有书面的测试评价外,更应有实践操作评价,这样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学习了统计以后,让学生回家统计家庭一周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又如学习了整理和分类以后,让学生回家整理房间,让妈妈评价等。
4.实行必答与选答相结合。
新课程的评价要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思维。因此,数学学习质量评价必须增强选择性。
5.评价主体多元化。(www.xing528.com)
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必须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应包括学生、伙伴、家长、教师四位评价主体,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
6.评价途径多元化。
①作业分析。从学生课内外作业中考查学生三方面目标达成情况。
②课情分析。即学生课堂内的表现情况分析(见下面课堂观察表)。
③学习质量形成性评价。
④学习质量终结性评价。
课堂观察表
说明: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时表现的行为特质程度选择适当的数字。
7.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适时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给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评价时:①要尊重学生个性思维,根据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②采用个别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①不采用百分制,而采用激励性语言,如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给予“你真棒!”“你能更好!”“你有进步!”“加油啊!”等激励性评价。②评价内容注意选择性,要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③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与适时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