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课堂观察与评价标准

提升课堂观察与评价标准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我们制定了包含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两个维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单项的“培养”活动。新课堂要看教师是否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引起学生的好奇;能否激发起思维的火花,给学生的思维创设无限的自由空间;能否诱发思维兴趣,鼓励学生突破陈规,发表新见解、新设想,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动机,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目的。

提升课堂观察与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是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应走出“以教论教”的误区,强调教师、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参与。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课堂观察的内容。由此我们制定了包含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两个维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第一维度:学生学的状态

(一)参与状态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好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的,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参与,是完全的“要我学”。如何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面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才会去认识它,探究它,因为参与是学生满足自主需求、能动需求、创造需求的体现,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表现为:主动思考,积极质疑;有自己的认识、观点,有探究问题的欲望;有个人的独特见解,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较强的兴趣。

(二)交往状态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的构建。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还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单项的“培养”活动。新课程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用体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具体表现为: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促学者、服务者,由说教者变为促进者、辅导者,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学生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交流合作,营造出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

(三)思维状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部环境不可忽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在没有受到外界刺激时处于平衡和静止状态,只有受到外部教学条件的刺激,它才会由潜伏状态转化为积极活跃状态。新课堂要看教师是否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引起学生的好奇;能否激发起思维的火花,给学生的思维创设无限的自由空间;能否诱发思维兴趣,鼓励学生突破陈规,发表新见解、新设想,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动机,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目的。(见案例3-1-1)

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是否给创新思维留下足够的空间;智力潜能是否被发掘;学生有没有质疑;是否有自己独创性见解;个性是否得到张扬等。(www.xing528.com)

(四)学习达成状态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心理要素也是发展不平衡的,教师就是要面对差异和不平衡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使各类学生都有能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思维、个性、潜能都能得到开发。

具体表现为:学生是否有满足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同的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再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否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将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景中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维度:老师教的状态

(一)教学准备

评价时主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地使用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当地及学校的实际丰富教材资源;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

(二)调控与指导

评价时主要看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灵活,适应学生的实际和要求,有实效性;教师能否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必要的控制与调整;教师能否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平等参与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

(三)课堂氛围

评价时主要看师生关系是否平等、融洽、和谐,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能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能否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