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1978—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7.92%增长到57.35%,城乡结构和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城镇化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不高,土地、水、能源等利用方式粗放,城镇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城镇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土壤污染、洪涝灾害等威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推行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推动城镇的健康发展。转变城镇发展的模式,走高效、包容和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4]
可持续的城镇化要求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城市的宜居性。面对不断增加的城镇人口,城镇发展大多是采取简单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沿用传统的方法技术,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此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作为一种良性循环的规划方法,不断得到关注和发展,它是在尽量不改变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强调“生命支撑系统”理念,这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性内涵是相一致的。(www.xing528.com)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利用,以满足城市资源能源的需求,支持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大量矿区在大规模开采后,面临资源耗尽而逐渐被废弃的困境,废弃矿区资源被开采,环境遭受污染,由原来为城市提供物质、能源的场所转化为城市的伤疤。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性的内涵要求下,将废弃矿区纳入国家以及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使废弃矿区更新或再生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中的枢纽或廊道,对于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