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人工裂变进一步证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例如,已知钾原子核电荷数为19,质量数为39,则钾原子的中子数N=A-Z=39-19=20如果以X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则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议一议活体生物体内的14C与12C浓度比例是一定的,当生物死亡后,14C逐渐衰变为12C。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人工裂变进一步证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由此可知,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Z)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即: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相关性质见表5-1。
表5-1 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相关性质
由上表可以看出,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www.xing528.com)
由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计算时很不方便,因此通常用它们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因此得到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近似数值1。若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相加,所得到的数值,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用符号N表示。则:
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
因此,已知上述数值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推算出另外一个数值。例如,已知钾原子核电荷数为19,质量数为39,则
钾原子的中子数N=A-Z=39-19=20
如果以X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则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议一议
活体生物体内的14C与12C浓度比例是一定的,当生物死亡后,14C逐渐衰变为12C。在化石标本中采样测量14C的丰度,通过比较,即可计算出生物生活的年代。根据所学的知识议一议14C与12C在原子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