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氯气的物理性质:刺激性黄绿色气体,致命吸入浓度高

氯气的物理性质:刺激性黄绿色气体,致命吸入浓度高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氯气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人吸入少量氯气会感到不适,吸入大量会中毒致死。因此,若发生氯气中毒,应立即离开现场,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氯气的密度约为空气的2.5倍,易液化,常压下温度低至-34.6℃时,变为黄绿色油状液体,工业上称其为“液氯”,可将其贮于钢瓶中。氯气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引起严重的呼吸障碍,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 mg的氯气时就会死亡。

氯气的物理性质:刺激性黄绿色气体,致命吸入浓度高

氯气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人吸入少量氯气会感到不适,吸入大量会中毒致死。因此,若发生氯气中毒,应立即离开现场,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

氯气的密度约为空气的2.5倍,易液化,常压下温度低至-34.6℃时,变为黄绿色油状液体,工业上称其为“液氯”,可将其贮于钢瓶中。

读一读

氯气的发现

18世纪,人们都在致力于采矿事业,瑞典化学家舍勒(1742—1786)也把精力放在了对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的研究上。1774年的一天,当他把软锰矿粉末和浓盐酸混合加热时,他惊奇地看到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冒出,但舍勒并未意识到自己发现了新元素,而是把它称为“脱燃素的盐酸”。直到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对这种气体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于1810年11月在英国皇家学会上正式定名确认这种黄绿色气体是一种新元素,将其英文定名为“Chlorine”,这个名称来自希腊文,是“绿色的”意思。我国早年将其译作“绿气”,后改为氯气。

历史事件(www.xing528.com)

1915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 000只预先埋伏好的装满氯气的压缩钢瓶。刹那间形成了2米多高的黄绿色气体幕墙滚滚向前推进,对手毫无防范,致使五千多人死亡,一万五千多人中毒致伤。一位战地记者进行了如此描述:“他们已经死亡,两手伸展着好像要挥去上方的死神。尸体遍野,他们极度痛苦的肺在喘息,满嘴都是黄色液体。”这就是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了人类战争的史册

氯气泄漏危害大

2004年4月15日晚,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并发生爆炸,致9人死亡和失踪,15万人被疏散,重庆主城区被氯气威胁了60多个小时。氯气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引起严重的呼吸障碍,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 mg的氯气时就会死亡。

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因车祸发生而引起液氯泄露事件,造成28人死亡、几百人入院治疗、上万人紧急疏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