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15年 11月14日
访谈地点:北京市宣武医院住院部
蔡:姜老师,您是国内从事电视经济新闻业务时间比较长,从业经验丰富,非常知名的人士。您觉得国内做得不错的电视经济栏目有哪些?
姜诗明:我觉得上海的第一财经,它比较专业,然后就是中央台了。广东台、浙江台的经济栏目也不错。现在我们的电视经济栏目总体上做得都不太好。电视的娱乐化现象比较严重。栏目不在多,关键在于你要搞清楚定位。当然,就我们而言,原来没有叫财经频道,它是栏目,是一个日播每星期六档的节目。当时我是比较看好,因为和市场、和产业、和社会发展大趋势都是吻合的。但是做来做去,后来发现,不管是频道领导也好,还是栏目的从业者也好,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东西到底能走多远。但是我觉得在做经济节目的理念上,只要方向对,只要路子对,不应该怕路远,因为这个市场肯定是需要这种栏目的,问题在于你做什么。如果你没有独特的优势,你做着做着就觉得没意思。当年湖南台做过《财富中国》栏目,现在大家知道湖南台是以娱乐为重心的,但是当时要在财经上走下去,能不能走下去呢?我觉得也不一定能走下去,也不一定就走得多坏,问题在于你有没有这个优势,湖南台现在可以把海内外的娱乐资源都调动起来,它做《财富中国》的时候可能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上海和北京有这个能力,也就是我们有这个优势,专家、学术资源、包括企业、市场、信息,都在其中,那你就具备条件了。你看中央台的财经频道它已经慢慢形成影响了。你仔细研究一下,其实二套曾经红火一时的娱乐节目慢慢就不行了,真正活下来的还就是比较好的财经节目,像《中国财经报道》,这19年还在。当然,我作为一个栏目制片人,我不在意它能做多大,就在意它能做多长。你看我们栏目的从业者其实挺感谢我的,因为他们不用到处找工作啊,因为过去的栏目开两年,黄了,栏目组就解散了,栏目重新定位、研讨,刚两个月,又弄完了。但《中国财经报道》一直还在,我们这个栏目就一直走到现在了。
就《经济与法》来说,咱们曾经的电视思潮是强调讲故事,结果一个讲法制、讲经济的栏目,看了半天只看到一些剧情、一些悬念,或者一些所谓的噱头,就看不见法,说来说去都是为了吸引人,讲了半天,但不知道你讲的是哪方面的法。所以这些节目慢慢就同质化。
我觉得经济节目要有理性的态度,我把《中国财经报道》定位为研究型报道,就是说你做节目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严谨的逻辑思维,不能仅仅是为了热闹,结果很多东西违反常识。
蔡:《中国财经报道》的选题往往不是一个经济事件,而是某方面的话题。
姜诗明:对。作为栏目,你不能依赖于发生了的事件去生产,你要策划,要有预见性,要有前瞻性,而且你要有总体的指导思想,你告诉他这个栏目核心的追求是什么。我给栏目说的四句话,聚焦争议话题,解密市场玄机,关注重大变革,剖析典型案例。我说,你有这四个象限,你看世界上的事情,哪些能纳入其中。聚焦争议话题,为什么要聚焦争议,因为争议的问题里,它必然充满了矛盾,所以我这个栏目的定位叫“打开经济问号”,就是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要抱着一个问题深入下去。
蔡:所以我看有的选题,你们的记者在全国范围内做调查,到实地,到企业去了解情况。
姜诗明:对。我觉得经济节目真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态度,因为只有时间长了,你才能真正搞懂一些问题,时间长了,看待经济问题,你才能有一套相应的思维逻辑。当然,也不能完全陷入在从专业到专业当中,因为电视毕竟是大众媒体,更重要的是结合大众的兴趣点,怎么样能给他们一些启发。经济节目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有发现功能,你得早于市场,你得有预见性,得搞清楚后面的关系。要相信常识的力量。做房地产的那期节目,实际上我们就提出一个怎么样思考房价的思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需求旺盛,供给不足。
蔡:如果要对经济栏目进行分类的话,可以把它分为几类?
姜诗明:我觉得是资讯类的、服务类的、深度报道类的、调查类的。经济节目有内容定位和形态定位,还有目标定位。我做这个节目是给谁看的,这个很重要。你要研究观众需求,你才能开发出适合不同观众需求的产品。你看真人秀,现在真人秀火是很多企业有需求,它植入产品。广告主它会想,节目的受众是谁。
蔡:我现在主要关注了三个频道,央视、一财、北京台财经频道。
姜诗明:对。我觉得是这样,如果你要研究栏目的话,你应该研究这个栏目的选题类型、形态,这个形态和它的栏目到底什么关系,得把栏目的理念搞清楚。因为观众需求也在不断被提升,有些栏目升不了级就被淘汰了。有个栏目叫《理财》,做完之后叫我去看了,准备做日播,他们做了三期样片。我去看了,我说这三期节目都不错,我说你这是日播节目,那你第四期的选题是什么?第四十期呢?这日播节目,你得闭上眼睛一想,随意就可以生产,才可以报。你想,《新闻联播》有全世界支撑,每天半个小时,你们这几个人,想每天半个小时的理财节目,你就根本找不到米下锅,你不能只想到做个样片就完了,你要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蔡:姜老师,您是二套的老人了,现在二套的几个知名栏目,比如《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对话》《中国财经报道》,它们现在的处境是什么样的?
姜诗明:总体来说,都是下降的趋势,现在的观众收看电视的方式变了,但是从它们内容来说呢,我觉得还都在提升,包括它们的内容、表达方式,是不断在成长的。
蔡:是不是也面临着观众流失、老化、收视率下降这些问题?
姜诗明:对。但是你这个书要想有点新意的话,应该不仅仅局限于研究这些栏目的状态,还要研究一下现在电视的传播方式,现在接受电视节目的终端这些都值得关注。电视现在要解决必看性的问题。
蔡:像《经济半小时》《中国财经报道》这样的栏目,观众构成是什么样的呢?
姜诗明:我们还好,我们的观众群特别稳定,我们这么些年,收视率没有大起大落。
蔡:你做过《经济半小时》《中国财经报道》的制片人,那您觉得在管理上,这两档栏目有什么不同吗?
姜诗明:日播节目重要的就是生产组织,选题安排,你不能靠天吃饭,要有一定的连续性,策划要跟得上,还有,你不能要求太高,不用刻意去打磨,只要这个节目思路比较严谨,就可以了,要求快,每天半个小时。《中国财经报道》也是,人更少,但是周期要长,这就要求你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特别强调时效性。春耕快到的时候,我们可能不做春耕,我们做去年农民的收益到底怎么样,那就可以做一个这样的调查,那就能体现出农民今年能做什么样的决定,那这样的话,就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你不能到春耕的时候去看看,种不种地,种什么。另外,中国很多产品都有周期,比如猪有生长周期,你不能等到猪肉价格涨了,再去关注。一些重点的选题,我们有观测点,我们长期跟踪他们,看他们的行为,我们就知道可能6个月以后猪肉会涨价。为什么?原来养猪大户他都不养了嘛,出去打工去了。而他是有代表性的。他越放弃,预示着市场会出问题。这就需要有这样一种长期的意识。重要的就是你要了解大的趋势,要了解经济规律。人民币升值那段时间,我们就做了一个《出口大户调查》,因为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出口企业,那价格就没有优势了,那传统的出口企业肯定要受影响,那他们在想什么。那么你这个节目就得有的放矢。有些我们要提前做一些问卷调查,同时,我们再做实地调查。
蔡:问卷调查的面会广一些,实地调查会做得深入一些,这样可以做到广度与深度的结合。
姜诗明:我们还做“经济生活大调查”,今年是第十年了,这是通过与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合作,来获取新闻、发现新闻的手段,按照我们的议程设置来,我们调查幸福感、投资消费、满意度,这个数据我们获取之后,可以发布。我给它的定位叫感知中国心,再小的声音都能听见,通过这个东西,老百姓都能有机会参与。
蔡:现在面临着新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作为栏目,除了做好内容,您觉得还应该有哪些考虑?
姜诗明:我觉得还是做好定位,做好内容,因为路多,需要的车才多呢。现在路很多了,但都是同质化的内容。越是在传播渠道丰富的时候,其实越需要优质的内容、独特的内容。你比如说定制,大家肯定定制自己喜欢的。所以,你怎么开发出既有个性,又符合大众需求的节目。
蔡:您在管理栏目的时候,会不会考虑用现在互联网传播的一些形式去扩大栏目的影响力?
姜诗明:网络传播的特点一个是方便,一个是互动性。像现在日播的节目,你要考虑现在互联网的特点,能够即时、互动。你只要考虑到互动的空间、大家参与的便利,或者通过微信征集选题、评价选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