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表现力与乐感的培养在西洋管乐教学中的研究成果

音乐表现力与乐感的培养在西洋管乐教学中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感的构成主要有音乐调式感、音乐节奏感及音乐听觉的表现能力等,这三种能力是建立良好音乐感必备的基本要素。音乐感有天生的,还有后天培养的。音乐感的培养和发展与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有直接的关系。关于这一点,许多人认为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的感觉是无法具体传授的。

音乐表现力与乐感的培养在西洋管乐教学中的研究成果

音乐是通过乐器演奏以及包括智慧在内的多种表演艺术手段。由于音乐作品是无生命的音符,所以必须通过表演者来给予它生命,即再创造。因此,音乐表演艺术家的带有主观能动性的解释,使音乐音响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所以表演艺术是一种再创造活动,而对音乐表现力与乐感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器乐演奏技巧的学习过程。

(一)具备良好的音乐感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根本保障

音乐感是体验音乐的需要和感受的过程,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心理过程。它同一个人对艺术想象的选择与态度是分不开的,而且直接影响一切音乐实践水平,所以音乐感的发掘与培养对于音乐表演学习有重大意义。音乐感是一种主体性的内在感觉,还是通过音乐表演来体现的一种实际音响,所以音乐表演者在音乐感方面的任何缺陷都会影响音乐表演的质量。音乐感的构成主要有音乐调式感、音乐节奏感及音乐听觉的表现能力等,这三种能力是建立良好音乐感必备的基本要素。

一切音乐作品,都是由音高、节奏、力度、音量、音色等一些基本要素组成的。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帮助他们建立音乐感的基础,开始要以视唱练耳、欣赏、演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高雅的音乐感。音乐感一般是指人们内心对音乐的直观反应,是对音乐有敏锐感觉和音乐表现有美感的人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和心理特征,是一种深入体验、感觉和理解音乐并把它表达出来的特殊能力。

音乐感有天生的,还有后天培养的。实践证明一个人的音乐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音乐感是指听觉敏锐、音准、节奏感好、音乐的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表情具有美感等。

音乐感中对音准的把握是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与训练中获得的。在培养音准感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改善教学中使用的乐器设备的音准状况,提高教师本身的演奏发音、演奏水平、音准水平,对培养学生的音准、音调的敏感性,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节奏感的训练就是在节拍的基础上变化的各种节奏的训练。这就要掌握音的长短、强弱、快慢、延长、休止,有时还有节奏上的风格问题及节奏的伸缩处理能力等的精确运用。

另外,音乐感中力度变化和音量处理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演奏中强、弱、音量、力度的处理也是音乐感发挥的具体内容之一。虽然乐谱中标有音乐的力度,但是具体奏出的效果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者的音乐演奏经验和指挥家的具体要求,也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状态。另外,内在听觉更是音乐感的高级组成部分,内心能想象出实际音乐,读谱就能引起内心旋律的音响听觉,仿佛眼前就有一支交响乐队在演奏,在演奏乐曲的乐句之前,脑海中已映现出音乐美好的音响效果,这是最高级的音乐感。还有和声感觉的好坏也直接影响音乐感的发挥,包括音程多声部听觉和立体感,我们可以通过合奏、重奏的形式提高和声的表现能力。

以上说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就要提高他的音乐综合感受力,包括掌握旋律感、节奏感、音准感、多声部和声音乐感以及整首乐曲总体布局方面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旋律感,因为旋律是建立在一定调式和节拍、节奏的基础上的,是由一定音高、时值及音量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旋律线的跌宕起伏表达着一定的情感。通过对旋律总体特点的感受和表现,可以体验到旋律美感和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所以注意对学生旋律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音乐感的好坏直接影响音乐艺术的表现力。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积累音乐美感经验的系统工程,通过音乐综合能力的训练,音乐感是可以得到提高的。音乐感的培养和发展与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对音乐的具体体验和激起的感觉与感情上的共鸣,演奏者进行高级审美情感活动。所以音乐感的好坏也与文化艺术修养有着密切关系,二者共同发展、相互影响。因此,扩大知识面,提高音乐理论、文学等综合的文化修养,以及丰富音乐感受的积累,再通过联想思维的心理综合活动,才能获得最高雅的音乐感。(www.xing528.com)

(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是音乐表演艺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对音乐的学习应该把情感表现放在第一位,音乐表演技巧是为再现音乐情感服务的,所以音乐表现力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关于这一点,许多人认为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的感觉是无法具体传授的。笔者认为,目前在音乐教育中应突破这种观念,教师不仅可以教技巧,而且能传授音乐的表现力。为了演奏好一部作品,师生应共同分析作品,从理解作品入手,全面掌握作品的风格、音乐表现力。处理乐曲的方法及风格的体现都有其基本规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自由发挥,创造出最美好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发挥乐器在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对作品的诠释与演绎一定要符合作品要塑造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师详细讲解乐曲内容,让学生对该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他的创作意图,因为即使是同一位作曲家的作品,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有着具体的表现手法,所以要具体从每一支乐曲中寻找和发现真实的表达音乐的方式,并找出该作曲家音乐表现的一般特点和要演奏的个别乐曲的具体特点。

学习一部作品,要研究该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一首乐曲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含的感情,并通过成熟的技巧发挥其表现力,才能真正把该乐曲的节奏及其他符号,通过特殊的语言加以注释。

所以对于一首蕴含着作曲家整个幻想世界的乐曲,需要从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和该乐曲的组织结构、布局及句法、表现方法等方面详细研究,从而找到最好的表现力去演奏该作品。例如,该乐曲什么地方应是高潮,什么地方需要节奏的恬静,都要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一切音乐演奏手段和技巧,唤起音响的生命。在尊重作曲家意愿、掌握原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

演奏家如果在演奏过程中,音乐表现非常尽情,被作品及乐曲旋律所感动,进入音乐的海洋,会有助于音乐表现力的完美发挥。当然,前提是演奏者需在技术上具备一定的水平,这样更有助于音乐感情的表达。所以,演奏技巧和音乐的感觉缺一不可,只有这二者统一,才能使演奏艺术逐渐达到艺术高峰。

总之,想提高音乐表现力,要认真研究每一部作品的主题动机、表情记号与力度记号、曲式结构、高潮布局,通过这些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再加上自己的音乐感受和激情去演奏才能有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