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音乐与技巧之间的关系是器乐教学中的重要议题。我国器乐教学中存在重技巧轻音乐、重表演轻内涵的现象。曾有专家在评论一场专业性的音乐表演时给出这样的结论:表演技巧水平之高令人惊叹,但普遍存在音乐表现力度不够,感情不够深刻细腻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教育的重点放在技术水平的提升上而非音乐上,表演者的重心在于展现高超绚丽的技术手段,而非富有深刻内涵的音乐表现。
那么,音乐与技巧孰重孰轻?在几百年的艺术教学发展过程中,教育家、演奏家都在积极探索与寻找音乐与技巧之间的辩证关系。要获得技巧,意味着你必须为每一种可能的音乐效果而产生和加强一种特殊的精神与肌肉的联系。过去一种荒唐的想法认为,人们能够在脱离实际的真实音乐的情况下,获得一种具有音乐性的技巧。与此相反,一定要从一开头就认识到,你必须要做到的是把音乐意图和它实际的实现手段强有力的结合起来。从一开始,你就必须设法在演奏中把精神和物质的问题严密地联系起来,绝对不要让一个音符在没有清楚的音乐目的时发出声音。
音乐与技巧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难以取舍。如果将技巧放在第一位,那么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就失去了情感的价值表现,成为空洞炫耀技术的手段。殷承宗在钢琴大师班的课程中指出:“很多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慢慢迷失方向,拼命练习一些高技巧、超难度的练习曲,并且以速度快、技巧炫为最终目标,完全忘记了音乐的本质表现在于声音,在于有感情的歌唱。器乐演奏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在领悟作曲家的音乐语言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二次创作展现出来,是情感的表现,而不是技巧的展示。”但是,如果将音乐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对演奏技巧的训练,遇到高难度技术性的片段,就会因技术不足导致不能正确诠释作曲家的艺术情感。
完美诠释一部作品,必须有音乐和技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技巧是实现音乐表现、刻画音乐形象的必要手段。没有演奏技巧,一切对音乐的理解与分析都是纸上谈兵,难以付诸实施。音乐表现是器乐演奏的根本目标。脱离了艺术表现,表演技巧也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任何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都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与娴熟的技术技巧性。他们虽然具有精湛的表演技术,却不以炫技为目的,而是作为获得音乐表现的基础融入其中,运用对音乐本体、艺术风格、音乐家风格、民族风格与流派风格的分析,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将这一思想贯穿到整部作品中,将原本符号性的乐谱转变成有情感、有内涵、有思想、有激情的音乐表现。(www.xing528.com)
音乐与技巧之间的关系表明,对于音乐的重视应该贯穿器乐学习始终,并伴随每一阶段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要熟练扎实地掌握各种基本技能,并能够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熟练应用这些技巧。同时要了解,技巧练习不是最终目的,那只是作为获得表现音乐的手段。技巧娴熟高超,就能够游刃有余地达到该作品演奏所需的基本条件,但音乐蕴藏作曲家的整个幻想世界,是思想与情感再现的产物。一切技巧的训练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再现这一情感。
音乐表现与技巧能力的统一是器乐表演中的重要原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这一原则,并将二者的训练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从观念上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抛开以速度、技巧来决定演奏者弹奏程度高低的片面言论,引导学生在音乐表现中提高演奏技术,在技术训练中重视音乐表现,培养出具有丰富音乐表现力与精湛演奏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器乐教学的培养不是打造一名演奏家,而是培养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