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铜管乐器音响特性和音域完整研究

铜管乐器音响特性和音域完整研究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铜管乐器的音响特性1.圆号频率特性与频谱结构圆号低音区的音频率为58 Hz,极高音区的bb2,音频率为932 Hz;最低基音的高频泛音可达10 000 Hz左右。次中音长号低音区的(底音)频率为59 Hz,最高音区的d2音频率为588 Hz;而它最低基音的高频泛音却与小号一样,一般可达15 000 Hz左右。其中使用最多的F调低音大号,低音区的bD1频率为35 Hz,高音区的f1音频率为350 Hz;而它最低基音的高频泛音一般仅达5 000 Hz左右。

铜管乐器音响特性和音域完整研究

(一)铜管乐器的音响特性

1.圆号

(1)频率特性与频谱结构

圆号低音区的音频率为58 Hz,极高音区的bb2,音频率为932 Hz;最低基音的高频泛音可达10 000 Hz左右。它的谐波分布均匀,其基频在频谱中居于优势。但自c1以下,最强的却是第4和第5分音。

圆号的主要共振峰约位于250~500 Hz之间;次要共振峰则分别位于600~1 200 Hz及1 600~3 000 Hz之间。

(2)时间过渡特性

圆号采用“硬起吹”时的起振时间,在低音区约40~80毫秒,高音区仅20~30 ms上下;若采用“软起吹”,则需要100~150 ms(有时甚至更长)。在用嘴唇(口型和唇压变化)将两个不同频率相连接时,可形成频率间十分平滑的过渡;如果利用活塞,则会出现频率“棱角分明”的骤然变换。在圆号上可形成良好的稳态持续,但常常带有一点频率上的微微波动;其衰减时间与起奏时间相仿。

(3)方向特性

圆号的声波传播方向通常由持号姿势所决定,明显地偏向于演奏者的右侧方。在低于350 Hz的频率范围中,其声波的传播一般呈扇面形的散射;随着频率的增高,特别是1 000~4 000 Hz以上的高频成分,可形成朝向右侧上方及斜后方的、角度越来越窄(集束形)的辐射。此外,圆号的声波传播还常常受到阻塞音或闭塞音奏法的影响(高频成分被遏制,方向性效果减弱)。

(4)力度特性

圆号的动态范围,无论在高音区还是低音区,均为30 dB左右,即在低音区,ƒƒ力度约70 dB,pp力度约40 dB,力度差为30 dB;在高音区,ƒƒ力度约100 dB,pp力度约70 dB,力度差同样为30 dB,如图3-1所示。

图3-1 圆号的动态范围

2.小号

(1频率特性与频谱结构

小号属泛音较丰富的乐器。其低音区的e音频率为165 Hz,高音区的c3音频率为1 047 Hz;最低基音的高频泛音一般可达15 000 Hz左右。但其频谱的形成,与力度的强弱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在pp时,分音数量极少,音质柔和;ƒƒ时,则可激发出高达人类听阈极限的分音,使其音响变得异常尖锐、刺耳。小号的谐波分布均匀,在高音区及最高音区中,基频在频谱中居于优势。在中、低音区里,基频稍弱,常常是第3、4分音显得更突出。

小号的主要共振峰约位于1 200~1 500 Hz之间,色调明亮;次要共振峰则位于2 000~3 000 Hz之间,这使它多少带有一些鼻音的色彩。

(2)时间过渡特性

小号采用“硬起吹”时的起振时间,与圆号的高音区相似,仅20~30ms;若采用“软起吹”,则视音区、力度的不同,需要40~180 ms不等。在小号上可形成良好的稳态持续;其衰减时间与起奏时间一样短暂。

(3)方向特性

在500 Hz以下的低频范围里,小号的声波通常形成主要朝向听众席的“半球形”的散射;在800 Hz左右的频段里,其辐射范围甚至开始部分地向后方延展;但自1 000 Hz(特别是1 500~2 500 Hz乃至4 000 Hz)以上的高频成分,它们的传播角度越来越窄,以至形成完全朝向前方的集束形辐射。

(4)力度特性

小号的动态范围在高音区与低音区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在低音区,pp力度约46 dB,ƒƒ力度约82 dB,力度差为36 dB;在最高音区,小号几乎无法真正地弱奏。pp力度时约82 dB(与低音区中的ƒƒ相同),ƒƒ力度则为90 dB左右,力度差仅8 dB,如图3-2所示。

图3-2 小号的动态范围

3.长号

(1)频率特性与频谱结构

长号虽属低音乐器,其频率响应范围却相当宽广。次中音长号低音区的(底音)频率为59 Hz,最高音区的d2音频率为588 Hz;而它最低基音的高频泛音却与小号一样,一般可达15 000 Hz左右。

长号的主要共振峰约位于520~600 Hz之间,这决定了它的基本音色特性,即圆润、饱满;次要共振峰则分别位于1 000 Hz和2 200 Hz左右的范围里,后者使它带有些微鼻音的音色。此外,长号的色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的力度。pp时,频谱中分音数量微少,音色极其柔和;ƒƒ产生多达接近可听范围极限的分音,因而它的发音(特别是在低音区)噪音成分激增,显得较硬,甚至粗糙。

(2)时间过渡特性

长号的起吹相当敏捷,断奏吐音的起振时间仅20~40 ms;柔和的起吹,也才70 ms左右。在长号上可形成良好的稳态持续,其衰减时间与起奏的情况相似。

(3)方向特性

在接近长号的主要共振峰(540~600 Hz)的频率范围内,其声波通常形成主要朝向听众席的扇面形散射,在650 Hz左右的频段里,其辐射范围甚至开始部分地向后方延展;在750~1 000 Hz时,仍呈扇面形辐射,但角度稍窄;自2 000 Hz以上(特别是7 000~10 000 Hz)的高频成分,传播角度越来越窄,以至形成几乎完全朝向前方的集束形辐射。

(4)力度特性

长号属交响乐队中动态范围最为宽广的乐器之一。在低音区,pp力度约为42 dB,ƒƒ力度约82 dB,力度差为40 dB;在高音区,pp力度时约74 dB,ƒƒ力度则可高达106 dB左右,力度差也有32 dB,如图3-3所示。

图3-3 长号动态范围

4.大号

(1)频率特性与频谱结构

与其他铜管乐器相比,大号的泛音较为贫乏。其中使用最多的F调低音大号,低音区的bD1频率为35 Hz,高音区的f1音频率为350 Hz;而它最低基音的高频泛音一般仅达5 000 Hz左右。

大号的主要共振峰约位于210~250 Hz之间,其基本音色特性,即浑厚、阴暗;次要共振峰则位于520 Hz左右的范围中。此外,大号的色调也取决于演奏的力度及奏法。例如,ƒƒ时,发音饱满,但显得相当粗糙;断奏时,它起吹之灵敏虽然不亚于圆号和长号,但频谱中分音数量很少,发音显得不甚清晰、精确。此外,它的音色还与乐器的内径有关,即内径越粗,发音越闷暗;内径越细,发音越结实、明亮。

(2)时间过渡特性

大号的起吹比人们一般想象的敏捷。断奏、吐音的起振时间,约25~60 ms;柔和的起吹,则为60~130 ms。在大号上可形成良好的稳态持续,其衰减时间与起奏的情况相似。

(3)方向特性

在75 Hz以下的低频范围里,大号的声波传播方式呈“全方位”的散射,无明确的方向性;自90 Hz以上,则形成朝向上方(顶壁)及两侧的扇面形辐射,但随着频率的升高,辐射角度渐趋狭窄;在1200 Hz以上的高频段里,辐射角度几乎完全朝向上方,呈集束形。若舞台构造原因而不能形成良好的顶壁反射,那么高于800 Hz以上的频率成分将会受到损失,无法传向听众席。

(4)力度特性

大号的动态范围,在低音区,pp力度约为53 dB,ƒƒ力度约81 dB,力度差为28 dB;高音区,pp力度时约70 dB,ƒƒ力度,则可达100 dB左右,力度差有30 dB,如图3-4所示。

图3-4 大号动态范围

(二)铜管乐器的音域

1.圆号

圆号属于移调乐器。在古典到早期浪漫派的总谱中,自然圆号的不同调性采用了不同的记谱方式。C调中音圆号,按照实际发音来记谱;C调圆号,按照比实际发音高一个八度的方式来记谱;G调圆号,较实际发音记谱;按照比实际发音高一个纯四度的方式来记谱;降B(或B),采用比实际发音高一个大二(或小二)的方式来记谱;降A(或A)调圆号,采用比实际发音高一个大三(或小三)度的方式来记谱;降E(或E)调圆号,釆用比实际发音高一个大六(或小六)度的方式来记谱;降D(或D)调圆号,采用比实际发音高一个大七(或小七)度的方式来记谱;降B(或B)调低音圆号,采用比实际发音高一个大九(或小九)度的方式来记谱;降A(或A)调低音圆号,采用比实际发音高一个大十(或小十)度的方式记谱;F(或升F)调圆号,采用比实际发音高一个纯五(或减五)度的方式来记谱。

在近现代的音乐中,圆号一律按F调移调乐器记谱。但传统的记谱法在用高音谱表记谱时,实际发音比记谱音低纯五度,用低音谱表记谱,其实际发音却要比记谱音高纯四度(而非低纯五度)。

为了将高音与低音谱表的记谱方式统一起来,现今作曲家多采用实际发音均比记谱音低纯五度的方式记谱。

圆号是所有铜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传统F调三活塞圆号的音域具体如谱例3-1所示。

谱例3-1

虽然F调圆号的音域相当宽广,但在实际吹奏时,第13—16分音较难控制,发音也往往不够稳定,音准欠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F—降B双调圆号。F—降B双调圆号有四个八度的音域(F调圆号则为三个半八度),它的音区是从E1到f2(F调圆号则从b1到f2[1],如谱例3-2。

谱例3-2

用F—降B双调圆号吹奏出第12泛音,并按下丁键(四度活塞),就能得到音质与音准更好的第13—16分音。(www.xing528.com)

在吹奏圆号时,由于它是移调乐器,其记谱音要比实际音高一个纯五度(用低音谱表记谱的几个低音,习惯上记低一个纯四度)(谱例3-3),因此吹奏高音谱表的音要移低一个五度,吹奏低音谱表的音要提高四度。

谱例3-3

2.小号

小号是铜管组中的高音乐器,所以采用高音谱表来记谱,如谱例3-4。

谱例3-4

但C调小号按实音记谱,而属于移调乐器的降B调小号实际发音比记谱音低大二度,它的记谱音域是从#f到e3,从c1bb2是最好的音区。

小号与圆号相似,无论在什么调上吹奏,都不标调号,只采用临时的升降调。

常用于交响乐队中的降B调小号和C调小号的音域表现,如谱例3-5所示。

谱例3-5

其中标有号的最低音吹奏需要用第四活塞,高音区的C3(实音)需要用降B调小号的第9分音,C调小号的第8分音方可奏出。

3.长号

长号均采用实音记谱,但根据乐器的形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谱表。次中音长号,包括担任第一、二长号声部的次中音—低音两用长号,采用次中音谱表或低音谱表;低音长号,包括担任第5长号声部的次中音—低音两用长号,釆用低音谱表;很少见到的中音长号采用中音谱表;倍低音长号采用低音谱表。

长号,又名“伸缩管”,它依靠号管的伸缩而发出不同音高的音。号管的伸缩可分为七个不同的位置,或称七个不同的把位。长号的演奏效果,根据不同的把位产生了不同范围的音域。

常见的次中音长号属降B调乐器。它在第I把位(伸缩管处于原位,称为“把位I”)上,可奏出以bB1为基音的泛音列上的第1—10分音,如谱例3-6所示。

谱例3-6

次中音长号在第Ⅱ—Ⅷ把位上,可奏出以下音域(除B1—E之间的空隙外)的全部半音,如谱例3-7所示。

谱例3-7

次中音—半音两用长号结合把位、由左手拇指控制的回旋式四度活塞(亦称F—活塞)和由“第二活塞”控制的E调附加管,可得到下列音域内的所有半音,如谱例3-8所示。

谱例3-8

属于F调乐器的低音长号,音质雄浑、饱满。它的音域比次中音长号低了纯四度,同时使用低音长号带有的E—活塞和D—活塞,可将整个音域下降小三度。低音长号的实用音域,如谱例3-9所示。

谱例3-9

属于降B调乐器的倍低音长号具有双管并联的伸缩管,它比次中音长号音域整整低了一个八度。倍低音长号带有的F活塞(甚至E活塞)还可将它的音域降低纯四度。倍低音长号的音域,如谱例3-10所示。

谱例3-10

盛行于19世纪的中音长号,属降E调乐器,发音明亮、纯净、辉煌。它的音域比次中音长号低了一个纯四度,具体表现如谱例3-11所示。

谱例3-11

4.大号

通常所有大号都用低音谱表(偶尔也用次中音甚至高音谱表)按实音记谱,但某些作曲家有时也将其中一些类型(如降B调次中音大号)按移调乐器处理(在用低音谱号时,较实音高大二度记谱,使用高音谱号时,则像低音单簧管一样,较实音高大九度记谱,如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第四乐章、亨德来特《韦柏主题的交响变奏》)。在通常的双管一三管编制交响乐队中,大号多与第三长号共用一行谱表(或也可单列)。

大号可发出基本泛音列上的第1—8各个分音(第9、10分音很少用),如谱例3-12。

谱例3-12

也可利用第四活塞,将整个音列降低三全音,如谱例3-13。

谱例3-13

还可结合第四活塞和基本活塞系统,扩大低音音域如谱例3-14。

谱例3-14

交响乐队中常见的大号有次中音大号、F调(或降E调)低音大号、降B调(或C调)倍低音大号、F—降B双调倍低音大号四种。它们的应用音域分别如下。

(1)次中音大号的应用音域:

谱例3-15

(2)F调(或降E调)低音大号的应用音域:

谱例3-16

(3)降B调(或C调)倍低音大号的应用音域:

谱例3-17

(4)F—降B双调倍低音大号的应用音域:

谱例3-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