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以前,乐器的合奏往往出于偶然。古代科学书籍和文学作品中描述过16世纪中期军队里的小型器乐合奏,诸如骑兵的号鼓合奏或步兵的笛鼓合奏,这种合奏堪称军乐的雏形。乐器编配固定的乐队在中世纪尚未出现。
17世纪初,由于器乐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歌剧和大型多声部器乐作品也已问世,乐队便应运而生。乐队一般有交响乐队、歌剧乐队、室乐组、管乐队、民族乐队等,它们全都按一定的原则组成,并具有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固定乐器编制。
从17世纪初期开始,歌剧和音乐会乐队的成员包括长笛、双簧管、小号、小提琴、竖琴和其他古代乐器。
以两块苇片为簧的古代芦苇牧笛是古双簧管的原型;而被称为“包姆巴尔达”的古低音双簧管则为现代双簧管的前身。另一种装单簧的法国竹管牧笛“沙鲁苋”乃研制单簧管的依据。整个这一组乐器,根据制造所用的材料,被称为“木管乐器”(不过现在有的也用金属塑料等制作)。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构造原则——管身上开有改变音高用的音孔。后来,在18世纪,特别是在19世纪,这些乐器不断地被完善,孔数从六至七个加到二十个或更多,大部分装有键。
小号的用料因时、因地不同而各异,有木料、树皮(桦树皮)、黏土、骨头、金属。圆号最早是用空心兽角或木料制作的,后来小号和圆号改用薄黄铜制造。(www.xing528.com)
中世纪曾用过的长而直的号是研制长号的蓝本。长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四种,除高音外,其他的在19世纪就成为交响乐队和管乐队的固定成员,并和小号一起形成具有光辉、庄严音响的独立的一组。
19世纪前,小号和圆号还没有改变音高的机械装置,因而影响了在乐队中的运用。它们只能吹奏自然音列,故很少参与作品主旋律的演奏,多半是表现军号性质的主题。它们经常被用于伴奏声部。
铜管乐器是管乐家族中的另一位成员。有意思的是,它与木管乐器的命名不是由制作乐器的材料所决定,而是由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来决定的。因此,铜管乐器不仅有由铜或者其他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也有由木头制作而成的。铜管乐器的前身大多是军号或者狩猎时的号角,直到19世纪上半叶才被广泛用于交响乐队中。不同于木管乐器依靠改变管内空气柱长度改变音高的原理,铜管乐器通过演奏者唇部的压力变化与乐器本身接通“附加管”的方式来改变音高。因此,铜管乐器的音色浑厚、宽广,极具力量感。
铜管家族成员包括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