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到双台河:观察与写作心得

春到双台河:观察与写作心得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说咱们准备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春到双台河》,大家注意观察河边杨树、柳树、榆树、刺槐,在春风吹拂下的色彩、形态,嗅一嗅春水和青草散发出的清香,听一听鸟儿的鸣唱,写好这篇描写景物的散文。为了写得更好些,我们又去了第三次、第四次,《春到双台河》这篇文章便写了四次。

春到双台河:观察与写作心得

翻开七十年代出版的地图册,会发现辽河的入海口不是在营口,而是在盘山,也就是现在的盘锦市。

这条河距离我们学校还不到两公里,河的名字也不叫辽河,而叫双台河。七十年代初兴修水利,觉得河的弯度太大,便搞了一项直河弯工程,在老河道的南边新修了一条较直的河道,这样老河道宽阔的、几公里长的水面便不再是流动的河,而成了静止的湖。

不过,我的学生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双台河,这河和这河两岸的花草树木,给我们班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第一次领着学生去,是1979年的晚春。那时河边还很荒凉,数里河畔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花草树木,野生的居多,长得没有规则。我说咱们准备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春到双台河》,大家注意观察河边杨树、柳树、榆树、刺槐,在春风吹拂下的色彩、形态,嗅一嗅春水和青草散发出的清香,听一听鸟儿的鸣唱,写好这篇描写景物的散文

第一遍写了以后,同学们感到不满意,纷纷要求重新观察,重新写,我们又去了。为了写得更好些,我们又去了第三次、第四次,《春到双台河》这篇文章便写了四次。

后来同学们建议:“每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们都到河边去玩吧?”

星期日,又是早晨,怎么不可以呢?可以。

春天,我们在河边播下希望的种子。

夏天,大家在河边的草丛里、荒地里捉蚂蚱,捉害虫

秋天,作物长高了,野草长高了,树的枝叶长密了,我们就在那里面,跑来跑去地捉迷藏,也顺便搜寻我们春天播种的战利品。

冬天,河冻上了,便在那河面上打雪仗,跑接力

我们也在河边教歌,在河岸搞歌咏比赛,在林荫小路上跑接力赛。在小柏树丛中围成一个圈开班会,开诗歌朗诵会。

《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我们便在双台河边,望着千姿百态的云,边读,边讲,边观察,边讨论。直到今天,上那节课时的生动场面还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后来,同学们又提出,该换个地方了。往哪换呢?有同学说:“学校的东北方向是六里河,六里河畔比双台河畔还荒凉,还广阔。”

下一个星期天,我们又向六里河进发了。

不久,又有同学建议,双台河闸规模宏大,站在那上面,看滔滔洪水涌出闸门,向东奔流极有气势。

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往返一次30多里地,连走带玩,就得一天。商量好了,大家带了饭,还带了画板,准备写生。

带了日记本,随时记载沿途见闻。一名同学走到河闸,日记便也写到了河闸。(www.xing528.com)

“老师同意到河闸去野游,同学们顿时喜上心头,大家排着队,越过城边的小道,跨上铁桥,再往东绕。

“呀!大地里,蜻蜓真不少,扁担钩到处乱跳,大家忘了站排,突突突地直往前跑。我们走上大坝,奔向草地。看,蝴蝶美滋滋地抖着花衣裳,蜜蜂乐颠颠地来往奔忙,野百合远远地显着身姿,马兰花默默地散发着幽香……

“我们轻手轻脚地采集标本,有时,高兴地喊出声,有时失望地直拍巴掌。一只昆虫,给了我们多少欢乐;一棵草,给了我们多少希望。我们热爱祖国的大自然,心中纵情地把她歌唱。

“这时,老师叫大家停止前进,就在坝上画下铁路大桥,可他们直嚷嚷要再走一会儿,非要先到拦河大闸那儿去瞧瞧,老师只好少数服从多数

“站在宏伟的大闸上,滔滔的大水使人头晕目眩,不过,你要放眼望去,定会觉得心胸开阔。闸下南面是一大片高粱,公路上的车辆穿梭般来往;西面是三厂厂区,烟囱林立;东边飘来水稻的芳香。眼看着这壮丽的图景,怎不叫人心潮起伏激荡……”

“河闸到了,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一个观察点,把河闸画到自己的图画纸上吧!”我说。

同学们散开了,凭着自己的好恶去活动。有的同河闸管理处的负责人联系了,登上了河闸侧面的引桥上的舷梯,居高临下画;有的在闸西,画闸上笔直宽阔的大道;有的跑到闸东管理处的果园里,那是挂历上双台河闸风景照片的拍摄者所站的位置。

和同学们一起野游,到1985年以后便越来越少了。不是由于别的缘故,只因会议及各种各样负担夺去了我大量的时间。

节日、假日、星期日,常常又是我安排外出的时候,这时外出,毕竟少耽误一点工作时间。和同学一起玩得少了,我自己也失去了很多乐趣。倘若教师和学生从周一到周日,从月初到月末,从期初到期末,都只是往来于自己的家庭和学校之间,那真是一种悲哀。

尽管时间少,我不能像过去那样每周领学生去玩,但我还是尽最大的可能挤时间和学生们到双台河边,到新建的湖心公园,到六里河畔,到双台河闸,去探春,去种地,去野餐。

当然,我们也去医巫闾山、笔架山、千山、沈阳故宫……

我总想,现代社会生产进步,城市扩展,城市功能越来越多,这便使城里人和大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作为个体的人,疏远了自己的母亲,必然产生许许多多的缺陷。

现代人,城里人,该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尽可能多地接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融进大自然,使自己的精神、情操在广阔、美丽、和谐宁静的大自然中得到陶冶。

尽管我的负担越来越重,我还会想出更多的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方法,来弥补我和学生们只是生活在城市里,更多的只是待在屋子里面产生的缺陷。

走进大自然,从形式逻辑来看是失去了一些学习时间,但大自然融化了人的烦躁、人的不安,激发了人的热情、人的勇气,增强了人的责任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们提高效率,创造的成果会超出全部时间用于学习的成果。

最宝贵的,当然不仅仅是一点看得见的分数的提高,而是整个人格的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