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民众应急能力培养的社会力量研究

国外民众应急能力培养的社会力量研究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德国社会组织的参与经验在德国,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培训管理体制有较强的系统性、专业性、针对性和组织性特点,管理主体丰富、[75]培训内容全面实用,从多维度加强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管理。[79]在开发多种路径以实现应急防灾知识的全民普及上,德国的经验首先是依托学校、社会组织、救援学院,借助开设课程、编印书籍等方式参与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研究。

国外民众应急能力培养的社会力量研究

(一)德国社会组织的参与经验

在德国,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培训管理体制有较强的系统性、专业性、针对性和组织性特点,管理主体丰富、[75]培训内容全面实用,从多维度加强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管理。如Tuswadi等(2014)通过考查学生的认知(知识、态度、行为)和教师的表现,提出地方政府与学校应共同努力,创新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培训的管理体制,让现有的相关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等参与进来,针对学生和教师这一群体,提供一些应急防灾的必要帮助。[76]英国学家Khan Mohammad Aktaruzzaman,Ali Anees Janee等(2015)分析了德国非政府组织社会经济及训练计划与其受惠者在自然灾害期间应付能力之间的关系,表明非政府组织是应急防灾减灾培训中最积极的力量,非政府组织的培训反应显著提高了客户的防灾能力。[77]对于应急管理决策人员、社会组织、公民等各主体由不同机构承担相适应的应急防灾教育专题培训。如对应急管理决策人员进行的应急防灾教育专题培训由联邦民事保护与灾难救助局(BBK)下属学院负责;对社会志愿组织进行的应急防灾教育专题培训由联邦技术救援局(THW)下属技术救援培训学院负责;对公民进行的应急防灾教育专题培训主要由政府部门、学校、社会组织与企业等负责。[78]Gabriel A.Bernal等(2017)在《国际灾害风险科学杂志》中详细介绍了包括德国政府、社会组织、救援队伍、社区居民等主体之间的城市规划和应急演练培训,提高防灾知识和技能学习,增强应急反应能力。[79]在开发多种路径以实现应急防灾知识的全民普及上,德国的经验首先是依托学校、社会组织、救援学院,借助开设课程、编印书籍等方式参与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研究。

王彩平(2011)在分析了德国应急管理培训的特点后,肯定了社会组织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管理宣传培训等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80]凌学武(2011)结合德国各应急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一是学校、社会组织、救援学院教授的应急课程、科普书籍都系统、专业地介绍了应急防灾知识,有利于应急知识普及的成效,有效降低了各种灾害、风险的伤害损失程度。[81]二是利用节假日、宣传画册等多种形式做好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研究。牛皓宁、丁立(2011)介绍了德国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自由时间开展志愿活动,通过发放卡片、宣传页等书面材料,向公众、相关行业进行应急知识科普宣教。[82]三是通过各种博物馆、科普场馆、应急体验设施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研究。曾筝(2015)对德国的科技博物馆进行调查,8200多万的人口拥有6600所博物馆和400家展览馆,在开展科普工作和科技教育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德国青少年普及应急防灾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83]陈亮(2016)在比较分析中国上海与德国汉堡民间科普教育研究时提出,德国汉堡民间科普教育更注重课程的自主开发,尤其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课程内容设计更加合理,全面提高了应急防灾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水平。[84]

(二)韩国社会组织的参与经验

在韩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研究,向前追溯至1987年,汉城(今首尔)特别市教育厅根据民法规定,陆续在全国16个道和市成立了学校安全协议会,性质是以保护学校、学生及教员安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该协议通过积极宣传应急防灾知识,搭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平台,不仅空前提高了学校安全事故的处理效率,同时增强了家校间的信任感。韩国民间成立了诸多防灾协会、安全市民协会、儿童安全团等组织,为公众提供应急防灾科普教育,促使国民积极参与应急防灾救助,提高快速应对能力。[85](www.xing528.com)

(三)日本社会组织的参与经验

在日本,中小学开展应急安全教育时,相关应急演练主题活动的设计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激发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安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安全事故的认识,有利于安全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育他们安全生活的价值观。学校会动员学生家长、高校志愿者、专家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到儿童、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中来。日本在大力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安全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专门成立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组织PTA(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该组织在推动学校灾害教育,配合学校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校外体验性学习及社会合作的方式,是日本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和开展的路径之一,包括与地方和防灾部门合作创建安全地图、合作开发防灾系统、合作开展防灾培训,以及政府和社会支持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等,如在南淡路市的福仓小学,基于学校周边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应对地震海啸的训练,中小学生在学校与防灾部门负责人和父母一起绘制安全地图,确认避难路径,以及学校道路上可能会发生倒塌等危险的场所。姬路市立家岛小学与当地居民和姬路市防灾厅共同确认岛内危险场所、避难场所和避难路径,以及各个学校的防灾问题和岛内的防灾体制;邀请专家学者、警察署、消防署、防灾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灾害应对手册的制定,由专业人士负责到学校、单位讲解安全应急知识,并指导防灾应急训练和演习的教育活动;同时,学校会不定期协同社会机构团体举办安全知识宣传体验活动、突发事件的安全避难活动、安全事件的通知训练等活动。

社区和市民中心举办的安全讲座及防灾避难训练等也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补充。[86]另外,日本社会支援的主体主要包括以公共机构及非营利组织(NPO)为中心的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涉及不同领域的安全教育。利用当地的安全设施(防灾中心等)、当地的地形、地质、环境以及过去的灾害事件等作为教材,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课。日本的某些地区已经退休的老人自发地组织安全巡逻小组,在所在地区的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上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问题,以此守护学生们的安全。[87]这种实践演练活动也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和家庭的安全指导能力。[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