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灾难性突发事件对青少年的侵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截止到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为257787.2万人次,死亡18337人,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38475.2亿元。[1]尽管各类报道对自然灾害中青少年伤亡数据鲜有明确的报道,但是,青少年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逃生与自救的能力相对薄弱,许多青少年在自然灾害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举国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就是给当代青少年冲击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
在遭遇自然灾害侵害的同时,社会公共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突发意外伤害事件也对青少年健康造成严重的侵害。2014年3月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发生一起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致使29人死亡,143人受伤,其中40人重伤。2018年7月5日,两艘载有127名中国游客的船只在返回泰国普吉岛途中突遇特大暴风雨,分别在珊瑚岛和梅通岛发生倾覆,遇难者47人,均为中国游客。[2]2014年9月1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东方小学发生持刀伤人事件,犯罪嫌疑人持刀闯入学校,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2人受伤,遇难的大多数是年轻人。[3]2016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某学生宿舍楼因使用“热得快”而引发火灾,4名女生从6层楼高的宿舍跳下,全部身亡。以上事故只是众多社会突发事件中的一部分,但依然能够反映大众安全意识、应急意识以及应急技能的缺乏,这是青少年时期应急教育欠缺所导致的。
尽管社会公共事件的影响力要远远高于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事件,但是,当意外伤害事件原因具有共性时,意外伤害也会成为社会性问题,而青少年是意外伤害的高发群体。意外伤害事故同样成为影响中国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www.xing528.com)
(二)体质下降对生存与健康的威胁
从现实情况来看,青少年体质状况堪忧,主要反映在身体素质30年来持续下降。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曾于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4等年份,组织开展了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研数据显示,学生的绝大多数身体素质指标在2005年以前多为持续下降,而在1995—2014年间,是7—18岁中小学生耐力素质的快速下降期。[4]2010年开始止跌回升,出现上升拐点,但是,大学生男生引体向上、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尤其是男生引体向上的及格率(9个及格)尚不足1%。[5]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下降,一些指标甚至不如中学生,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制约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瓶颈。[6]2017年、2018年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与“十二五”末相比,学生身体素质在速度、耐力、力量、下肢爆发力、柔韧等指标上不同程度下滑。与此前相比,2018年部分学段的学生跑步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等指标依然出现不同程度下滑。[7]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初中学生下肢力量显示出城乡差异,农村初中学生下肢力量素质下降速度要高于城市初中学生,农村小学、初中学生耐力素质呈现下降趋势。[8]2021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2019年全国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从2014年到2019年,13—15岁、16—18岁、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分别上升5.1、1.8和0.2个百分点”,初中生上升最为明显,高中生优良率增加了1.8个百分点,大学生只增长了0.2个百分点,基本上没有增长。与2014年数据相比,2019年13—15岁、16—18岁男女中学生50米跑成绩有所提升,分别提高了0.09秒和0.01秒;13—15岁女生800米跑成绩提高4.49秒,13—15岁男生1000米跑成绩提高6.50秒。[9]这些数据虽然显示了在最近一些年诸多指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改善趋势,但部分体能指标水平仍维持在低位上,仍然不容乐观。[10]跑不快、跳不高、跨不远、不会游,没有能力攀登爬越,导致学生应急逃生能力薄弱。青少年走、跑、跳、投、游等生命个体最基本的体育能力的缺失反映了当前以“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为首要素质的体育能力被逐渐削弱,甚至被遗忘和摒弃,成为影响青少年生存和健康的一大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