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耕战:《韩非子》中的社会发展问题》

《耕战:《韩非子》中的社会发展问题》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选自《韩非子》第四十九篇《五蠹》,题目为编者所加。“耕战”包含了耕种和作战两方面的意思。韩非子预见到的麻烦,就是君主虽然想让自己的国家强盛,却不去落实耕战。韩非子认为,君主的这种倾向必然会导致社会畸形发展——大家都去学习文章学术,而没有人愿意再去耕战。商鞅变法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耕战:《韩非子》中的社会发展问题》

【题解】

本文选自《韩非子》第四十九篇《五蠹》,题目为编者所加。“耕战”包含了耕种和作战两方面的意思。韩非子认为,在推行“法术”思想的国家,普通民众只应该从事两项工作——“耕”和“战”,即和平时期耕种,战争时期打仗。

【原文】

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

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选自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卷第十九《五蠹》)

【注释】

①言,谈论。治,治国。②商,即商鞅卫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人,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管,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法,法典。家,每一家。③执,拿着。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寡,少。④兵,作战。⑤孙,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著有《孙子兵法》。吴,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人。⑥被(pī),通“披”。⑦死力,最大的力量。从,服从。上,君主。⑧劳,辛劳。⑨富,富足。⑩贵,显贵。⑪修,指编纂,撰写。文学,文章学术。⑫习,擅长。⑬实,实惠。⑭孰,谁。⑮事,从事。⑯败,破坏。⑰之所以,……的原因。

【品读】

无论是干小事还是做大事,想达到目的,一定要先选择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指导思想必须对路,否则必然会南辕北辙。

在韩非子开出的治国良方中,理想化的君主必须要“法”“术”结合来驾驭臣下,再由臣下逐层管理,最终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统治。对普通民众而言,一定要无条件地服从君主的命令,那么,服从君主的命令具体去做什么呢?只有两件事情,一是种地,一是打仗,而且是和平时期种地,战争时期打仗。种地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长年累月地付出劳动才能有所收获,但是百姓却愿意去做,因为他们认为种地受到国家的鼓励,自己的生活可以由此而变得富足。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说不定上了战场就再也无法回来,但是百姓却愿意去做,因为他们认为有了国家的鼓励,可以由此跻身显贵的行列。(www.xing528.com)

假如一切都能按照美好的设想去实现,世间将不再会有麻烦。那么,世间有麻烦吗?当然有。所以,很多设想只能是令人憧憬的希冀。韩非子预见到的麻烦,就是君主虽然想让自己的国家强盛,却不去落实耕战。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战国时代的君主看重什么。根据韩非子的说法,当时的君主最看重文章学术,看重臣下是否能说会道。这样一来,那些从事文章学术的人既不用付出种地的劳苦,也不用去冒打仗的危险,就可以名利双收。韩非子认为,君主的这种倾向必然会导致社会畸形发展——大家都去学习文章学术,而没有人愿意再去耕战。而且,从事智力活动的人多了,法治将会遭到破坏,致力于耕战事业的人少了,国家就会变得贫弱,整个社会将会陷入一片混乱。因此,韩非子主张肯定耕战,奖励耕战,才是君主需要始终坚持的正确方向。

其实,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才是第一步,如果不能将这种选择坚持下来,落到实处,一切仍然无异于空谈。韩非子承认,在君主的宣传下,现在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治国,每家每户都藏有法家代表人物的经典著作;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打仗,每家每户都藏有兵家代表人物的经典著作。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国家越来越穷,兵力越来越弱!怎么会这样呢?韩非子认为原因就在于空谈耕战的人太多,而真正拿起农具种地、穿起铠甲上阵的人太少。一句话,全国的民众都沉醉于高谈阔论的世界中,而真正意义上的耕战并没有落到实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一件事情。有一位画工为周君画竹简,三年才完成。周君前去观看,发现和漆过的普通竹简并没有什么区别,周君非常气愤。画工让他筑一道十板高的墙,在墙上凿一个八尺大的窗,等到太阳刚出来时把竹简放在窗子上对着阳光再看。周君照他的话做了,于是看见竹简上画满了龙、蛇、飞禽、走兽、车马……各种形态无不栩栩如生,周君非常高兴。但是韩非子却对画工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个竹简画得确实不错,但是用途和普通的竹简实际上没有区别。可见,一切华而不实、无益于世的东西,在韩非子眼中都是毫无意义的。在他看来,要解决举国空谈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君主不听信高谈阔论,坚决禁止那些无用的言行,完全做到按功行赏,才能根治这一顽疾。

韩非子提出,明主统治下的国家不需要有关学术的文献典籍,而是应该以法令教导百姓;应该禁绝先王的言论,以官吏为老师;更应该禁止游侠刺客的存在,只崇尚杀敌立功的勇敢。这样,国内民众的一切言论都会遵循法令,—切行动、一切勇力都将用到建功立业上。如此一来,和平时期国家就富足,战争时期兵力就强盛,天下称王的资本便至此奠定,君主要建立超过五帝、赶上三王的功业,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扩展阅读】

导言:奖励耕战,是法家思想传统中的一个保留节目,韩非子对其高度肯定。虽然耕战的作用在先秦时期已经得到了商鞅的实践证明,但是在不同的学派眼里,依然有着不同的意义。例如对于奖励耕战的“商鞅变法”,《战国策》和《汉书》的记载就大相径庭。

商鞅变法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选自刘向集录《战国策》卷五《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选自班固《汉书》卷第二十四上《食货志》,中华书局,19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