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文选自《韩非子》第十一篇《孤愤》。“重臣”是指独揽大权的臣子。因重臣对君主的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韩非子主张君主必须对其高度警惕,严加制裁。
【原文】
当涂之人擅事要①,则外内为之用矣②。是以诸侯不因③,则事不应④,故敌国为之讼⑤;百官不因,则业不进⑥,故群臣为之用;郎中不因⑦,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⑧;学士不因,则养禄薄礼卑⑨,故学士为之谈也⑩。
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饰也⑪。重人不能忠主而进其仇⑫,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烛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⑬。(选自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卷第四《孤愤》)
【注释】
①当涂,执掌权柄。擅,专擅。要,机要。②外内,这里指国外和国内。③因,借重。④应,照应。⑤讼,通“颂”,指赞美功德。⑥业,职事。⑦郎中,君主的侍从之官。⑧匿,隐藏。⑨养禄,俸禄。薄,少。礼,待遇。卑,低下。⑩谈,这里指说好话。⑪饰,装饰,美化。⑫仇,这里指主张推行法治的才智之士。⑬愈,越。弊,通“蔽”,遮蔽。
【品读】
重臣,又称为“重人”。那么,在韩非子眼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重人”呢?“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韩非子·孤愤》)在韩非子看来,无视法令而独断专行,破坏法律来为自己牟利,损害国家以求便利自家,其势力足以左右君主的人,就叫重臣。
在一国之中,当辅佐君主的臣子独揽了大权,就成为重臣,于是外交和内政都将会被他利用。诸侯若不依靠重臣,事情就得不到照应,所以诸侯会给他说好话;本国的各级官吏若不依靠重臣,职事就得不到升迁,所以各级官吏会为他出力;君主的侍从官员若不依靠重臣,就不能接近君主,所以侍从们会为他隐瞒罪行;学士若不依靠重臣,就会影响俸禄,所以学士们也会为他说好话。站在君主的立场上,大臣专权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紧接着就会以专权大臣为核心,由别国诸侯、国内官吏等作为帮凶而迅速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国有一个卖酒的人,他的酒价格公道,味道醇美,从不短斤少两,服务态度也很好,酒旗广告更是挂得又高又显眼,但奇怪的是酒却卖不出去,最后全都变酸了。卖酒之人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请教高人。高人到底是高人,一位名叫杨倩的长者听完情况,张口就问他养的狗凶不凶?他肯定自己的狗很凶猛,但不明白狗凶猛和酒卖不出去之间会有什么关系。杨倩告诉他,狗凶猛了人们就会害怕,就会逃避,如果有人让小孩子揣着钱、拿着壶去买酒,却遇见猛狗迎上来咬他,谁人敢去?于是,慢慢也就没有人再去买酒了。这就是酒卖不出去的根本原因。
韩非子认为,如果从阻断双方交流沟通的角度来说,国家也有猛狗——重臣。有“法术之士”怀着治国的策略,想得到君主明察采纳,而重臣却像猛狗一样迎上去乱咬,这就会使君主受到蒙蔽和挟持。其实,“法术之士”不能受到重用,仅仅是不利于君主的一个方面,重臣更大的危害则是表现在对君主权势的觊觎和威胁。(www.xing528.com)
君主可以给予臣下地位和财富,但绝不能让臣下染指自己的权势,这是君主的底线,也是韩非子“法术”思想的核心论断之一。所以,他把重臣看作是君主最危险的敌人,《韩非子》一书中多次提到臣下篡夺君位的例子,其要害就在于权势。韩非子反复强调,一旦臣下拥有了绝对权力,对君主来说便等于亡国。在韩非子的思想中,君主就是国家,国家也就是君主,“君”和“国”并不是现代观念中国家元首和政府的关系。因此,按照韩非子时代的标准,如果国君变成了外姓之人(例如“田氏代齐”),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例如姜姓的齐国)也就亡了。
不仅如此,韩非子认为,即使臣下还没有取代国君,但如果财富集聚得过多,掌握权力过大,时间过长,君主同样需要采取措施,以免臣下的权势逐步膨胀,利用财富来收揽民心。正是由于重臣具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和危险性,韩非子才明确地将其定位成君主的头号敌人。
【扩展阅读】
导言:尽管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做法使得北宋在外交、军事领域屡遭威胁,但其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证明,北宋确实解决了前代武人专权、藩镇割据的顽疾。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赵匡胤的做法与韩非子的思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它对于改变唐末五代的乱象,巩固君主权力,自然有着不容否定的意义。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选自张光祖《言行龟鉴》卷六“政事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