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治无法实现,唯法治能治国

德治无法实现,唯法治能治国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选自《韩非子》第三十六篇《难一》,题目为编者所加。韩非子认为,儒家所主张的运用道德施行教化的做法根本无法实现,唯有法治才能达到成功治理国家的目的。客观地说,用道德来实现教化民众的方式在人类历史上的确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光如炬的韩非子仍然看出了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显然,在君臣职责的问题上,韩非子的主张与故事中田子方的观点颇为一致。

德治无法实现,唯法治能治国

【题解】

本文选自《韩非子》第三十六篇《难一》,题目为编者所加。“德化”的意思是运用道德来施行教化。韩非子认为,儒家所主张的运用道德施行教化的做法根本无法实现,唯有法治才能达到成功治理国家的目的。

【原文】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

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选自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卷第十五《难一》)

古代陶器

【注释】

①农者,农民。侵,侵占。畔,田地的边界。②往,前往。耕,耕地。③期(jī)年,一周年。甽(zhèn)亩,田地。甽,通“圳”,田边的水沟。正,正常。④河,黄河。滨,水边。渔者,渔夫。坻(chí),水中的小块高地。⑤让,礼让。长(zhǎng),年长的人。⑥陶者,陶工。器,器皿。苦窳(yǔ),粗糙质劣。⑦牢,牢固。⑧叹,赞叹。⑨耕,耕地。渔,捕鱼。陶,制陶器。⑩官,职责。⑪为,做。⑫救,纠正。败,不好的风气。⑬信,的确。仁,仁爱。⑭躬,亲自。藉(jí):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处苦,吃苦操劳。⑮德,道德。化,感化。

【品读】

主张君主应以道德作为主要手段,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这是儒家治国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儒家提倡的道德教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是从上到下不断进行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说服教育;另一方面,是在君主身体力行的基础上,让民众以君主为榜样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客观地说,用道德来实现教化民众的方式在人类历史上的确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光如炬的韩非子仍然看出了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

不能否认,韩非子也宣扬“德”,但是韩非子所说的“德”是指君主根据臣下的功劳给予的赏赐,自然和儒家提倡的道德修养不可混为一谈。上古圣人舜通过亲力亲为的方式一一解决了农业渔业,以及手工业内部的种种矛盾,纠正了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得到了儒家代表孔子的由衷称赞。然而,韩非子却对舜这种管理社会的方式提出了质疑。(www.xing528.com)

在韩非子看来,舜作为管理者,纠正不良社会风气的做法并没有错,但是需要整整一年才能纠正一个过错,其效率之低,令人吃惊。从数量上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舜一样的圣人为数太少;从寿命上看,人的寿命非常有限,而天下需要纠正的过错却是无穷无尽。所以,凭借个别圣人,凭借其有限的寿命去纠正永无止境错误,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既然儒家依靠圣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统治国家的办法行不通,那怎么办?批评人家的办法不行,自己又无能为力,算不得本事,只有自己拿出更好的办法,才叫水平,才能服众!好在韩非子没有让大家失望,他的确有办法。

韩非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实行法治——符合法令就赏,不符合法令就罚。就效率而言,如果法令早上下达,过错傍晚就能纠正;如果法令傍晚下达,过错第二天早上就能纠正;十天之后,全国范围内的过错就可以纠正完毕,这种工作效率比等上一年何止高出百倍!就难易程度而言,那种通过自身受苦去感化民众的做法,即使是尧、舜那样的圣人也不容易做到,而依靠权势发布政令,最终纠正社会不良风气的做法,就算是平庸的君主也很容易做到。君主自己先做好,再领着民众去做的办法,实际效果根本不如想办法让民众不得不按照君主的意图去做。前者吃力不讨好,后者高效不吃力,比较之下,两种治国方略高下立判。所以,韩非子说通过奖赏和惩罚两种途径,就完全能够使国家井然有序。

编钟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韩非子不赞成君主去做全国民众的模范,他认为君主的职责就在于提纲挈领,推行“法术”,而臣子的职责就是按照法令各负其责,辅佐君主治理好国家。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谁也不能越俎代庖。《战国策·魏策一》记载了一则故事。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太协调,左边的音高一些。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他为何而笑。田子方说,作为国君,懂得任用乐官就可以了,不必精通乐音,因为关于乐音的问题,自然有乐官去处理。而现在文侯精通音乐,他担心文侯会因为干了不该干的事,反而会疏忽自己的本职工作。显然,在君臣职责的问题上,韩非子的主张与故事中田子方的观点颇为一致。

通过孔子和韩非子对“虞舜德化”故事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儒家主张的是人治,而法家则主张法治,虽然这种法治仍然是处于君主统摄之下,但是却反映出法家对于法令规则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儒家。因为重人治,儒家对于君主的德行要求非常高;因为重法治,法家对于君主的要求也就不再那么苛刻,由于大多数的君主都达不到圣贤的标准,所以法家理论得到实现的可能性也就比儒家高出了许多。

【扩展阅读】

导言:与法家贬斥道德教化的观点不同,儒家非常推崇道德的力量,有“亚圣”之称的儒家第二号人物孟子就认为道德的威力是无可比拟的。在他看来,道德是通过感化人的内心由内而外来发挥作用的,而道德之外的其他力量都只能迫使民众表面臣服,根本无法实现内心的真正信服。

以德服人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选自焦循《孟子正义》卷六《公孙丑上》,中华书局,19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