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文选自《韩非子》第三十二篇《外储说左上》,题目为编者所加。“表信”,是指表现出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行。在韩非子看来,要实现“法术”治国,君主一定要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地在一国之中先建立起自己的信用。
【原文】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②,遂与大夫期十日③。至原十日,而原不下④,击金而退⑤,罢兵而去⑥。
士有从原中出者⑦,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⑧,君姑待之⑨。”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⑩,是亡吾信也⑪。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⑫,可无归乎⑬?”乃降公⑭。
卫人闻曰⑮:“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⑯?”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⑰:“攻原得卫者,信也。”(选自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卷第十一《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原,原国。周武王灭商,封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建立原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济源市。②裹,携带。③期,约定。④不,没有。下,攻下。⑤金,这里指钲(zhēng),军队作战时用作撤退信号的敲击乐器。⑥罢,撤退。兵,军队。⑦士,士人。⑧食,粮食。⑨姑,暂且。待,等待。⑩去,离开。⑪亡,失去。信,信用。⑫信,守信用。⑬归,归顺。⑭降,投降。⑮卫,卫国。辖地大致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河北省邯郸市、山东省聊城市西部一带,国都在今河南省濮阳市。⑯从,顺从。⑰记,记录。
【品读】(www.xing528.com)
这是一则关于信用的故事。一个普通人如果不守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他。作为国君如果不守信用,那么就没有人会再听从他的命令,因为臣下都知道,国君无论说奖赏还是惩罚,都不过是随口一说,根本当不得真。于是,随着信用的缺失,失信的国君就会失去对国家的有效控制,变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出于维护国君权威的考虑,韩非子非常看重“信”。他说:“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意思是说,如果连小事情上都能恪守信用,那么在大事情上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因此,英明的君主一定会在遵守信用方面非常看重积累声望,他们知道如果对承诺的奖赏和惩罚不能兑现,法令将无法推行,依靠法令治国也就会成为泡影。从这个角度看,晋文公攻打原国时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晋文公曾经和大夫约定,十天之内攻下原国,然后撤兵。但是约定的日期已到,原国眼看就要覆灭,但是晋文公却下令撤兵。看起来,晋文公的做法好像是知难而退,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收兵之前已经有可靠情报说原国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兵力耗尽了。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毅然放弃进攻,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信守承诺,要兑现当初的十日之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晋国这一退兵,局势居然出现了逆转。不但久攻不下的原国被晋文公重信守诺的行为所感化,举城归顺;而且连另一个敌国卫国,也步原国后尘,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对于此事,孔子曾予以高度评价,他说晋文公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靠的就是信用。
在对“信”的看法上,韩非子与孔子的意见似乎一致,但他们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韩非子在重“信”的同时,更加注重“势”和“术”。因为“信”的本义是诚信,韩非子主张君主应该对此予以坚守;但另一方面,他又提醒君主不应该对臣子的诚信抱有幻想。关于这一点,他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说得很清楚,“恃势而不恃信,故东郭牙议管仲。恃术而不恃信,故浑轩非文公。故有术之主,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这里牵扯到两个历史典故,我们一一来看。
春秋时期,齐桓公准备拜管仲为仲父,让赞成的臣子进门后站在左边,不赞成的站在右边,东郭牙却不偏不倚地站在门的正中间。桓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东郭牙说,凭管仲的智慧和胆识一定能谋取天下,干成大事。如果拜他为仲父,等于把国家权力全部交给了他,这样做将会对齐桓公构成巨大威胁。于是桓公就采取了分权的策略,命令隰朋治理朝廷内部事务,而管仲处理朝廷外部事务,以便使他们相互牵制。
当初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由箕郑负责饮食。有一次箕郑迷路,和文公走散了,都快饿死了也没有舍得吃掉食物。后来文公返回晋国,发兵攻下了原国。当时,文公认为能忍受饥饿的痛苦而为君主保全食物的人,一定不会叛变,所以他打算提拔箕郑做原地的行政长官。大夫浑轩听到后坚决反对,他认为此一时,彼一时也。箕郑当初不动食物,与以后会不会叛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根据昔日的诚信来判断未来的诚信,这是缺乏政治谋略的见识。作为英明的君主,不应该指望别人不欺骗他,而是有办法让别人不敢欺骗;不应该指望别人不背叛他,而是有办法让别人不敢背叛。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依仗的是权势而不是臣下的诚实,所以东郭牙建议不能把大权全部交给管仲;君主应该依仗的是权术而不是臣下的诚实,所以浑轩反对晋文公关于箕郑以后不会背叛的判断。真正懂得“法术”的君主,是有功必赏、有罪必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尽其能,奸邪禁绝。
【扩展阅读】
导言:韩非子主张君主为了巩固权势必须要讲求诚信,这是成人之间的行为,而且目的性很强。而曾子的重视诚信,是发自内心地为孩子着想,是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相对于法家,儒家将诚信的作用看得更重,地位抬得更高。
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卷第十一《外储说左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