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非子:明分的重要性

韩非子:明分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选自《韩非子》第三十二篇《外储说左上》,题目为编者所加。“明分”就是明确区分君主和臣下各自的职分。韩非子认为,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必要的分工,轻者管理效率低下,重者将会导致国家危亡。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在韩非子看来,这两位国君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明分”,也就是没有明确区分君主与臣子之间的职责分工。

韩非子:明分的重要性

【题解】

本文选自《韩非子》第三十二篇《外储说左上》,题目为编者所加。“明分”就是明确区分君主和臣下各自的职分。韩非子认为,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必要的分工,轻者管理效率低下,重者将会导致国家危亡。

【原文】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选自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卷第十一《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服,穿。紫,紫色衣服。②尽,都。③素,没有染色的织物。得,比得上。紫,紫色的织物。④患,担忧。⑤贵,昂贵。甚,很。⑥已,停止。⑦奈何,怎么办。⑧“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当为“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据王先谦说。⑨恶(wù),讨厌。臭(xiù),气味。⑩适,碰巧。⑪必,一定。⑫少,稍微。却,退后。⑬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⑭是日,这一天。是,这。⑮郎中,君主的侍从官员。莫,没有人。衣(yì),穿衣服。⑯明日,第二天。⑰国,国都。⑱境,国境。

【品读】

君主一旦表露出自己对于事物的真实看法,臣下出于取悦君主的目的,自然会争相效仿,如此上行下效,民众必然会趋之若鹜,过不了多久,就会在全国范围内蔚然成风。齐桓公遇到的便是这样一道难题。

对此,管仲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这种民众模仿君主穿着的现象由君主的爱好而起,所以只有桓公表现出对紫色衣服的厌恶才能解决。管仲深知,有许多问题并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就可以解决的,如果运用恰当的策略,事情反而会得到更好的处理。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仅仅用了三天时间,整个齐国就再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色衣服的人了。至此,这件事情似乎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但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做真的就完美了吗?

一个正常的社会,民众的喜好应该是见山见水,各有不同。如果全国人民都不穿紫色衣服,和全国人民都穿上紫色衣服一样,都是一种颜色取向上的不正常表现。如果大家争着穿紫色衣服,那么一匹紫色布料的价格将会超过五匹素色布料的价格,这是必然趋势,物以稀为贵嘛。反过来看,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穿紫衣服,那么紫色布料的价格就算只值一钱也将会无人问津。显然,君主无论是表现出喜欢还是憎恶,都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www.xing528.com)

古代车马

出于这样的考虑,韩非子对管仲要求君主身先垂范的思路根本不以为然。他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说:“夫不明分,不责诚,而以躬亲位下,且为‘下走’‘睡卧’,与夫揜弊微服。孔丘不知,故称犹盂;邹君不知,故先自僇。”“下走”是关于齐景公的一个典故。齐景公在渤海边游玩,信使从国都跑来报告说相国晏婴病得很重,君主如果不赶紧回去,恐怕就见不上了。景公立刻动身,命令套上千里马烦且,由驾驭马车的名手韩枢驾车。才跑了几百步,景公便嫌韩枢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亲自驾车,又跑了几百步路。由于他赶车的方法不对,千里马停住不跑了,于是他干脆丢下车子,只顾自己向前奔跑。“睡卧”是关于魏昭王的一个典故。魏昭王想亲自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就对相国孟尝君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孟尝君建议说,想参与管理国家的事务,就应该先从学习魏国的法令入手,不料,昭王根本受不了,才读了十几条法令条文就躺下打瞌睡了。

有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韩枢这样本领高超的驭者,齐景公竟认为不如自己下车跑得快;魏昭王不亲自掌握权势,却老想着去做臣子应当做的事情。结果怎么样?不仅目的达不到,反而还成了世人的笑话!在韩非子看来,这两位国君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明分”,也就是没有明确区分君主与臣子之间的职责分工。

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君主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清楚地确立君臣之间的名分,划分各自的职责范围。如果既没有明确君臣名分,又无法让臣下表露出真实情态,凡事都要亲自出马,那么,君主将会像齐景公不用马车而下去奔跑、魏昭王读简学法而昏昏睡去一样愚蠢。

【扩展阅读】

导言:“桓公衣紫”实际上讲的是君主以榜样的方式影响民众行为的故事。法家反对君主事事亲力亲为的做法,所以韩非子将它作为反面材料予以批驳。对于同一个故事,汉代学者刘向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他是从儒家视角切入,自然要援引《诗经·小雅·节南山》对齐桓公的做法大加赞赏。

《诗经》

自 亲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吾欲禁之,可乎?”

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选自向宗鲁《说苑校证》卷二十《反质》,中华书局,19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