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非子》品读:赏誉的负面影响与法律制裁背离

《韩非子》品读:赏誉的负面影响与法律制裁背离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否则,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和“赏誉”的出发点完全背道而驰。“刑”是指法律制裁,而“德”便是本文所说的“赏誉”。“赏誉”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赏”和“誉”,前者侧重于财物,后者侧重于名誉。第二年,宋国的百姓因服丧过度悲哀而死的,一年之中竟然有十几个人!这就是君主没有将功劳与“赏誉”相结合而带来的不良后果。这就是将“赏誉”以变相的方式巧妙运用于政治军事中的成功范例。

《韩非子》品读:赏誉的负面影响与法律制裁背离

【题解】

本文选自《韩非子》第三十篇《内储说上》,题目为编者所加。本文不仅指出了君主运用财富和名誉激励臣下、笼络人心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赏誉”要与功劳紧密结合的必要性。否则,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和“赏誉”的出发点完全背道而驰。

【原文】

韩昭侯使人藏弊袴,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今夫袴岂特嚬笑哉!袴之与嚬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选自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卷第九《内储说上》)

【注释】

①弊,破旧。②侍者,侍从。③不仁,此处指吝惜钱财。据太田方说。④知,懂得。⑤爱,吝惜。⑥嚬(pín),通“颦”,皱眉。⑦特,仅仅。⑧去,距离。⑨待,等待。⑩予,给予。

【品读】

战国时期的韩昭侯,是一个致力于运用“法术”治国的君主。作为一个立志有所作为的国君,他对于自己破旧裤子的处理方式,连身边侍从都觉得过于吝啬了。本来嘛,君主将自己用过的物品赏赐给臣子,对臣子而言,将是无上的荣耀。然而,对于这样一种笼络人心的有效方式,韩昭侯竟然弃而不用。他认为,英明的君主连自己的一颦一笑都会珍惜,在他们看来,颦有颦的目的,笑有笑的考虑,而裤子的重要程度,更是远在颦、笑之上,所以必须要留下来赏给有功劳的人。韩非子在韩昭侯吝惜弊裤的故事中,体现出了他典型的法家逻辑。

韩非子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壮大,必须要依靠“刑”和“德”两条腿走路,二者缺一不可。“刑”是指法律制裁,而“德”便是本文所说的“赏誉”。“赏誉”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赏”和“誉”,前者侧重于财物,后者侧重于名誉。韩非子说:“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韩非子·内储说上》)他认为,如果“赏誉”轻微而且不兑现,臣下就不情愿为君主所用;如果“赏誉”丰厚而且守信用,臣下就会争着为君主效命。正因为“赏誉”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君主需要慎重对待,务必做到按功“赏誉”。试想,如果对无功之人随意“赏誉”,那对立功之人又当如何呢?实际上,因为君主的地位非常特殊,如果他随意“赏誉”,那么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非常严重,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www.xing528.com)

宋国都城大门跟前居住着一个平民,服丧时因为过度悲哀,显得非常憔悴瘦弱,宋国国君认为此人对父母仁爱孝敬,就提拔他为官员。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让君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却出现了连锁反应。第二年,宋国的百姓因服丧过度悲哀而死的,一年之中竟然有十几个人!这就是君主没有将功劳与“赏誉”相结合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古代箭头

李悝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魏文侯时曾担任上地郡守,在任期间,他想让辖区民众都善于射箭,就下了一道命令,民众遇到难断的是非进行诉讼时,让他们用弓箭射靶,射中了就算胜诉,射不中就算败诉。命令下达后,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练习射箭,日夜不停。后来魏国秦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李悝的军队凭借众多的神箭手大败敌人。这就是将“赏誉”以变相的方式巧妙运用于政治军事中的成功范例。

【扩展阅读】

导言:“赏誉”,并不仅仅是君主用来驾驭臣下的一种宏观策略,如果运用得当,它同样可以成为官吏治民和将帅治兵的有效手段。战国名将吴起智取秦国哨亭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

北门倚辕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选自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卷第九《内储说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