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国内外均有诸多论述,一般认为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同时,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取得创造性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专业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创新性贡献的人。何谓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简言之,创新人才就是能作出创新性贡献的优秀人才。创新人才都具有显著的个体特点,但也展现出一些共性特征。
一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及自己对教育的看法时曾说“每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但是却很早就消逝了”,“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只是拥有无比强烈的好奇心罢了”“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爱因斯坦重视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教育需要反思,过多强调分数的应试教育是否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反而把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过早扼杀了。学习本该是一个不断探求知识的过程,只有保持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再进一步发挥想象力,才能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灌输式的学习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会阻碍个体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自由发展。事实上,好奇心和想象力远比知识本身更伟大,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人类史上无数伟大卓越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狂热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是丰富的知识储备。创新人才必定是精通某一专业、行业或领域内的知识,在前人的理论或实践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做出新的科研贡献的人才。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特征。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便能作诗,被人赞誉为“神童”,最终却落得“泯然众人”的下场,可见天资聪慧只是创新人才的内在条件之一,后天的教育学习对创新人才的成长起着更关键的作用。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学习知识,打牢知识基础,进行丰富的知识储备,也难以成为创新型人才。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有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单靠一个学科一个领域是很难进行研究,往往要依赖多学科、多领域的共同参与,因此创新人才已经不再只是精通本专业本领域内知识的单一型人才,而是能够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在现今各学科日益交叉融合的趋势下,创新人才必须广泛涉猎,既要又专又精,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多学科的知识背景。
三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位表现形式。创新人才和普通人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的思维是更加开放发散性的,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往往能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方案。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无一不是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的结果。牛顿对“苹果为什么向下落地”发问,从而发现了被誉为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万有引力”;莱特兄弟受到鸟类飞行原理的启发,发明了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之一——“飞机”;凯库勒梦见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从而发现了“苯环结构”;等等,都说明伟大科技成果的产生都源于科学家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尝试,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实际创造成果。(www.xing528.com)
四是有效沟通和协作能力。随着社会繁荣发展进步,人类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存挑战,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绝非一人之力可以实现,科学研究从以往的单学科研究逐渐发展到多学科共同研究,研究人员从个人逐渐发展到团队,这种变化趋势对创新人才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团队协作能够把个人的力量汇聚成集体的力量,不仅强调个人的能力和贡献,更强调集体的合作和努力,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因此新时代的创新人才除了具有过硬的个人本领,还必须具备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能够在一个团队中与他人协调合作,共同促进研究课题的顺利完成和成果实施。
五是广阔的视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知识得以跨越国界地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绝不能闭门造车,封闭自得,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意识,积极了解掌握国内外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始终保持开放开阔的眼光,不仅要扎根中国大地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国际评价体系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中国制造” 到“中国智造”离不开国际社会的认可,创新人才必须始终保持视野广阔,紧随国内外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不断促进自身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因此,视野广阔成为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