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的教育:成就完整意义的人

心灵的教育:成就完整意义的人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认为理想的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就个人来说,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否则,就会产生缺陷。除此之外,和而不同还指一个人应该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一个组织得好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如果一个社会都是一些完全相同的人才,人才就不称其为人才,国家和民族就缺乏丰富多样性。

心灵的教育:成就完整意义的人

孔子认为理想的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和”与“同”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种不同的东西调和在一起产生新的东西,这就是“和”;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产生不了任何新的东西,这就是“同”。可见,“不同”是指人的个性、禀赋和特长各不相同,“和”是调和不同以达到和谐统一。

和而不同是关于人与社会的一种理想。就个人来说,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否则,就会产生缺陷。不管是有德无才,还是有才无德,都不是理想的人才。除此之外,和而不同还指一个人应该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一方面要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懂得责任和爱心,学会尊重和信任;另一方面还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突出的专长,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和活跃的创造力。学生如此,教师也同样如此。

一个组织得好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其中各种才能、不同个性的人都有适当的位置,发挥适当的作用。人人都同样地感到满意,彼此相合,形成凝聚力,从而产生新的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超于任何个体的巨大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聚合力,从而更好地激发每个个体的潜能,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如此,学校也同样如此。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然是个性和协作相结合。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和而不同”的人,这里所说的“和而不同”,是指既有鲜明个性又有团队精神。

每个人都有个性,人的个性不可能完全相同。正是不同个性的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也正是不同的人才支撑起了社会的大厦。如果一个社会都是一些完全相同的人才,人才就不称其为人才,国家和民族就缺乏丰富多样性。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归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的生命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作为万物灵长,人各个方面,如思想、情感道德、智慧、意志、体魄等,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可分离。可见,和谐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www.xing528.com)

和谐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易经》云:“乾:元,亨,利,贞。”乾,象征天。《子夏传》释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和”是天之“四德”之一。“和”是和谐、协调的意思。《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周易·乾·文言》也说:“与时俱谐。” 可见,先哲非常重视“和”的作用。

和谐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所谓和谐教育,首先是指教育与时代的和谐。和谐教育不仅要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还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有引领时代潮流的前瞻眼光。和谐教育还指和谐、温馨、舒畅的人文环境,要努力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而师生关系的和谐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应该顺应世界潮流的前进方向,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其一,要在教育实践中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尊重创新,建立创新机制,激发创新能力,为教育事业不断注入永葆生机的动力和源泉。其二,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最可贵的是他们的自尊、自信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这是他们创新发展、形成独立人格的宝贵财富。作为教师,我们要珍惜孩子的这份财富,爱护它、尊重它、培养它,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自尊、自信和创造精神。教育要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世界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合作的精神、宏伟的愿望、中国的心灵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要使人获得全面自由而幸福的发展。只有自由地发展,才能健康地成长;只有自由地发展,才能活跃地创造。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创造需要心智的自主。人的个性应该得到尊重,灵性应该得到珍爱,德性应该得到提升,创造性应该得到培养。学生不是容器,不是机器,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丰富心灵的人。教育不是禁锢、不是扼杀,教育应该是尊重与关爱、引导与激励、平等与合作。教育应该以先进的思想为先导,这个思想的出发点是人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