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智慧不仅是哲学家们孜孜思考的哲学命题,也是每一个人所追求向往的。智慧与知识、智慧与伦理、智慧与德性、智慧与悟性、智慧与境界等密切相关,它是一种对于人生的通达与彻悟、澄明与圆融。
古希腊人认为,哲学就是爱智,是对智慧的追问,他们将一切知识、教养、能力等都认为是“智慧”。柏拉图认为,“爱智慧”是人最重要也是最高尚的需求;赫拉克利特认为,“热爱智慧者必须精通许多事情”;对于伊壁鸠鲁来说,智慧是一种对恐惧和欲望以及一切未经思考的错误想法的摆脱;恩皮里克则认为,哲学就是对智慧的操练;苏格拉底强调要过一种反思的生活;笛卡儿主张智慧和知识等同,人可以通过天生的理性认识真理,这是最高意义上的一种智慧;斯宾诺莎则将智慧赋予道德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知”往往与“智”相通。《论语》中,“知” 常常与“仁”联系在一起,如“知者乐水”(《雍也》)、“知者利仁”(《里仁》)、“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孟子对于“智” 也有诸多论述,如“始条理者,智之事也”(《万章下》)、“知者无不知也”(《尽心上》)等。荀子将“知”分为圣人之知、士君子之知、小人之知和役夫之知,认为“是是非非谓之知”(《修身》),在论及“知”与“仁”的关系时认为“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君道》)。
具体到教育中,要提倡教育智慧、教学智慧,这是一种宝贵的教育品质,是一种良好的教育状态,更是一种美妙的教育境界。启迪智慧的教育,要促进学生从未知到觉醒;要教育学生善于省思,达到向内的反思与提高;要让学生的生命姿态更加安稳舒展,对人生有坚持,对生活有热情;要使学生对人生有深刻的体悟,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祥宁,共生共荣。在改革的推动下,各种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纷至沓来,但是,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
教师应该拥有智慧。为了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应当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是教育目的、意义、价值、任务的直接体现者、承载者和实施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教育的智慧,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来体现,要培养智慧型教师。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要有深刻的把握能力,对突发情况要有灵活机智应对的能力,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要有创造性驾驭的能力。
从“教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是一个逐渐接近教学规律的过程。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后,就可以不用教师事必躬亲、手把手地教了,要让孩子在自由探索、自我发现的成长道路上,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
如何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需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大胆尝试,不断改革创新。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方法,自然能自主学习,善于创新。
教师不仅传递知识,教授技能,更肩负着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重任。所以,一流的教育需要有一流的师资作保证,需要教师真正对教育事业拥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高超的教育水平、高明的教育智慧以及高贵的教育人格。从塞北大地到烟雨江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在祖国大地上,同在一片蓝天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而辛苦工作着。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崇德向善,反思体悟,增智生慧,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用智慧启迪智慧,让智慧引领学生的成长。
阅读启迪智慧。“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阐明了智慧与书籍的关系。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学校了。(www.xing528.com)
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读的书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深远。所以,要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经典的书。通过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扩展视野、陶冶情操、塑造品格,更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拥有高贵的精神生活,汲取关于人生、世界、宇宙的智慧,受益终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绝不是真的让人们到书中去搜寻黄金美玉,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和美玉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有位学生回首读书的经历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文字:“阅读很重要。无论环境多么局限,资质多么普通,阅读也能给一个孩子带来广阔的世界——我自己就走过这样的道路。你可以在中间找到自己的思想资源,同伴和朋友。也许你对现实周遭不满,你可以到书里去找你的爸爸妈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同路人,看到你的理想在面前浮现,寻找让自己也能走上那种道路的知识资源。你终有一天会离开家、家乡、学校,那么现在一定要去寻找那些帮助自己的资源,无论是思想心理上的,还是现实中的。用阅读、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道路。”
积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重视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多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让他们的心灵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受到熏陶与滋养,开启心智,启迪智慧。
一是营造书香环境,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要设立图书角,放置图书,让同学们在教室中随时可以阅读喜欢的书籍。学校图书馆要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开展图书漂流、读书讲座、创作比赛、阅读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要成立教师阅读沙龙,定期交流,营造师生读书的良好氛围。开设国学读经班,由国学教师指导,带领学生研读国学经典,儒家道家等经典书籍都是研读的对象。除此之外,每年都按期举行爱心书市活动,并成为校园的一件盛事。学生在爱心书市上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书,赠送别人所需要的书,乐在其中,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开列阅读书目,探索名著课堂教学。给学生列出必读以及选读书目,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教师带领孩子们感悟阅读之美,圈点批注,摘抄交流,写读书笔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论语》的阅读,学校设立“君子日”,旨在弘扬君子精神,纪念至圣先师。
三是开展阅读活动,探索丰富的读书形式。设立小作协、国学社、槐雪诗社等文学社团,开展讲座、笔会等文学阅读活动,编辑文学刊物。开展诵读演讲、征文比赛、历史剧、 话剧展演、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组织“英伦文学之旅”等各种文化采风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多彩的形式都有效地促进了读书。
引导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尽量让学习在故事、美、音乐、游戏、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让学习成为乐趣,成为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引导孩子们观察、思索、谈论、感受创造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引导孩子们创造美和欢乐,并在这种创造活动中获得幸福。引导孩子们热爱大自然、音乐和艺术的美,并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引导孩子们富有同情心,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放在心上,像对待自己切身的事情一样对待他人的遭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