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家的精进与信仰-《心灵的教育》呈现

教育家的精进与信仰-《心灵的教育》呈现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圣贤往往是教育家。孔子是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师。而北京大学的教育又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史进程。中国当代也有真正优秀的教育家: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理念,鲜明的教育风格,成功的教育实践,丰富的治学经验,深厚的文化修养,崇高的人生信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教育家应该是思想者,没有思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家的精进与信仰-《心灵的教育》呈现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圣贤往往是教育家。孔子是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师。孟子是教育家,他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为乐。荀子是教育家,他开创稷下学宫,培养了很多人才。

孔子的思想千古流芳,影响不仅在当时也在后世,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他被尊为至圣先师。在古代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既是哲学家,也是教育家。这样的教育家寥若晨星,但其思想源远流长。

杰出教育家如蔡元培,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尚自然、展个性、兼容并包,造就了北京大学气象,直接影响着北京大学的教育。而北京大学的教育又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史进程。还有陶行知先生,他学问深厚,思想深邃,有杰出的教育思想,成功的教育实践,是一代教育大家。

中国当代也有真正优秀的教育家: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理念,鲜明的教育风格,成功的教育实践,丰富的治学经验,深厚的文化修养,崇高的人生信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教育家成长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公正的环境、适宜的气候、宽松的氛围、自由的空气、肥沃的土壤,是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生态。其中公平正义人文环境尤为重要。只有公平正义,才能造就真正的教育家,才能保护真正的教育家不受迫害,才能形成教育家办真教育的良好局面。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坚忍的意志、专注的力量、锲而不舍的追求,是教育家成长的内在条件。教育家成长是一个自主成长的过程,他固然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需要自身的素质与努力。没有对教育的热爱、没有先进的理念、没有植根于教育情境中的丰富实践、没有对实践的反思与升华,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家成长的核心问题是信仰:对教育的信仰、对人生的信仰、对文化的信仰。由信仰外化出来,就是人生的愿望和教育的理想,就是现实教育情境中学习、实践和研究的活动,而核心是信仰。

教育家成长要有根有本。根和本是一个教育家成长的内在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外在因素就是土壤、阳光与气候,也就是外部环境。教育家要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扎根于教育的土壤,有深刻的教育感悟;扎根于文化的土壤,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要德才兼备,德力俱足;再加上合适的阳光、土壤、空气,就会不断成长,成才成家。

第一,教育家的精进力。

教育家的精进力主要包括恒久力、思想力、实践力、感悟力、学习力、创新力和理想力。

教育家要有恒久力。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久久为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坚定的恒久力能够使人集中心力和精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只有长时间凝心聚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教育家是在实践的沃土中产生的,对教育有深刻的体验,对学习有执着的追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实践与理念融为一体,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教育家要有思想力。要感受并沉思他周围的世界。教育活动进入自己的心灵时是生活,经过心灵的陶冶出来时就是感悟。教育的行动经由心灵的体悟,便产生出思想。教育家应该是思想者,没有思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没有思想,没有人格,没有良知,只是蝇营狗苟于争斗之中,追逐奔忙于交际场所,也许可以暂时获得功名利禄,蝇头微利,但绝对成不了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家要有实践力。他应该是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产生的,唯有植根于教育情景中的丰富实践,唯有对实践的反思与升华,才是成为教育家的真正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奋斗出成果。事上磨炼,境中历练,方能提升心性,提高功力。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教育家要有感悟力。应该对教育有深刻的体验,用力工作,用脑工作,更用心工作。他的心跟学生在一起,跟教育在一起。他有科学头脑,深厚的功底,又有灵敏的悟性。他动则善成,静则善思,行动生风,宁静生慧,“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教育家要有学习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活力,成功的基石。教育家应该对学习有执着的追求,强烈的兴趣,持久的热忱;应该对学问和真理有真诚的热爱;应该用研究的态度从事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专家,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育家要有创新力。人类生活在一个创新的世界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教育家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时偕行的思维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教育家的突出特质;创新,是教育家的重要使命。只有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人才;只有创新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人类就会止步不前;只有培养创新人才,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值此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发展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教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现代科技使学习变得更广泛,更自由,更高效。学习不仅在课堂上,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要关注时代发展趋势,关注科技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和时代的变革。这种变革对教育是挑战,也是机遇,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教育家要引领时代,顺应潮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教育家要有理想力。理想是前进的灯塔,引导着人生的方向。高远的理想是人生成功的强大力量,一个人如果怀抱着梦想而工作,就有无穷的动力。一个人对教育有了崇高理想,当他为这个理想而奋斗的时候,就可能会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教育家。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充分,对社会就越是有利。(www.xing528.com)

第二,教育家的信仰。

教育家要注重修炼心灵,有赤诚心、仁爱心、敬畏心、未来心、使命心和文化心。

教育家要有赤诚心。他对天地怀有赤子之心,循天地之道,法天地之德;他对世界怀有赤子之心,意识到教育是通过培养人而对世界有所影响,只有培养人类良知,方能利于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他对祖国怀有赤子之心,认识到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应该塑造中国魂;他对教育怀有赤子之心,体会到教育的神圣与崇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默默奉献,甘愿做泥土的事业。

教育家要有仁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热爱能产生神奇的力量。爱教育,对教育就会无限投入;爱教学,对教学就会乐此不疲;爱学生,对学生就会无私奉献。有赤诚之爱,就会有浓厚的兴趣、满腔的热忱。热爱、兴趣、热忱,是成功的动力源。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教育家的心应该是善良慈祥的,美国心理学博士吉诺特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使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这一切都决定于我。”

教育家要有敬畏心。人要心存敬畏,做教育尤其要有敬畏心。要懂得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敬畏教育规律,研究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不浮躁,不功利,不折腾。教育经不起折腾,学生的成长只有一次。如果教育失败了,可以重新再研究,再实验,但是人生的成长不可能重复。要怀着敬畏之心来做教育,有敬天爱人的精神,敬天就是敬畏天道,爱人就是珍爱生命。

教育家要有未来心。作为一个教育家,应该有现实的眼光,是现实主义者;还要有世界的眼光和未来的眼光,是理想主义者。实践与理念融为一体,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离开现实的理想,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往往要失败;没有理想的现实又可能沦为平庸。教育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一个适合点,在中外教育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融通古今文化,熔铸中外精华,创造未来教育。教育是为未来赋能,教育家要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时俱进,预见未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教育家要有使命心。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通过人才培养与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教育家既要立功,又要立言,更要立德。使命在身,心系天下,尊重个性,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幸福与成长,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切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生命与使命同行,对人类命运要有一种深切的关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教育家要有文化心。缺少文化,难成大家。仅有一些实践还不够,教育家身上应该有文化,背后应该有“背光”。学者称赞李叔同先生:“李先生教国文,大家就喜欢国文;教音乐,大家就喜欢音乐。”除了音乐、国文的造诣之外,主要是因为他有“背光”,有很深的文化造诣和很高的精神境界。造就未来的教育家,不能忽略文化的作用。教育家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阅读经典。不仅要阅读教育的经典,还要阅读更广领域的经典著作。博览群书是一方面,读经典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教育家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先哲对话,与大师对话,有大家风范,成大家气象。

教育家的信仰,一是人生的信仰,二是教育的信仰,三是心灵的信仰。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父母兄弟俱在,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乐也;上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乐也。家庭的幸福,这是生活之乐;得英才而育之,这是教育之乐;无愧于天地人伦,这是心灵之乐。人要有生活之乐和教育之乐,更要有心灵之乐:上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有了这样的心灵之乐、生活之乐和事业之乐才有根基。人生在世,堂堂正正,不愧于天,无愧于人。俯仰无愧,方能心安;心所安处,即是良知;心有良知,方有所乐;心灵之乐,源于良知。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教育家心中,教育应该是一项值得奉献的事业,而不是牟取名利的手段。教育家应该有崇高的信仰,为信仰而奉献,为教育而工作。为名利而工作成不了教育家。只有为信仰工作,才会有高远的理想和高尚的境界。有了信仰,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宏大的愿望;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宏大的愿望,自身的能量才会发动起来,天地的能量才会源源不断地加持。愿力宏大,天赞地助,方能玉成其心,终成正果。

心灵是田地,信仰是阳光,信念是种子,美德是花朵,智慧是果实。播种真善美,生长真善美。

【注释】

[1](《论语·述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