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洪 刘学恩
老陈是云南省马龙县红桥河小流域上龙井村村民小组长,认识他的人无论是十几岁的孩童,还是七八十岁的老翁,人们都习惯地管他叫“老陈”。老陈!这个近乎平常的称呼,道出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凝聚了他带领村民治穷致富的艰苦创业历程。他叫陈永清,他追求的事业,就像名字一样,青山永驻,绿水长清。
当年退伍回到家乡,当地贫穷和落后的状况没有给陈永清带来回乡的惊喜,回家的当晚,他彻夜难眠,几经调查了解之后,他终于悟出了贫穷落后的原因——家乡的基础设施太脆弱了,怀着一颗赤胆忠心,他暗暗下定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决心。
没有什么比报效乡亲的信念让陈永清感觉这么迫切,1979年,在群众的期待声中,他出任了上龙井村村小组长,上任伊始,他首先把目光定格在群众吃饭穿衣的问题上,在多少次往返于县城、镇里、山村的路上,建设一个小水库的项目在他的脚下走了出来。
2003年,长江流域国债红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实施,陈永清所在的村上龙井正好在流域内,当得知这一消息后,47岁的他喜出望外,主动找县水保办争取项目。
在老陈的真情感动下,建设850亩坡改梯、营造1387亩水保林的任务在上龙井村落实下来,从坡改梯前的土地丈量到土地重新分配,从水保林整地挖坑到现在的管护措施,陈永清带领乡亲们做了一系列大量的、艰苦的工作。在坡改梯工程中,他组织村民义务开挖灌排沟800米,开挖蓄水池8个,沉沙池9个,水窖3个,回填作业道路530米;水保林工程中,开挖鳟鱼坑15.4万个;累计节约工程投资6.1万元。为了有利于开展工作,他把机修坡改梯的推土机师傅和建设坡面水系工程的施工队40余人,主动安排在自家居住长达5个多月,而且从未收取费用,他自己从不间断地在施工一线负责指挥协调工作,从未得过任何报酬。工程竣工后,在管护措施方面,他把坡改梯埂子按地块所属农户划到各户管理,把作业便道从回填土到今后使用中的管理维修落实到各户,让各户明确自己的责任,水保林移栽结束后,他组织群众砍刺对路边的水保林进行拦护,杜绝了放牧现象。(www.xing528.com)
红桥河小流域上龙井村水保工程,通过历时7个月的苦战,当年便发挥了蓄水效益,使坡改梯地块中的烤烟收入较往年增加0.48万元,人均增加150元。
2004年7月,“长治”生态修复工程马龙河项目区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根据项目选择原则,红桥河小流域被确定为项目实施区,上龙井村被选定为生态示范村。
长江流域国债红桥河项目及“长治”生态修复工程在上龙井村实施后,使该村从温饱型小山村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新农村阔步前进。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各项治理措施发挥效益后,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8.06万元。
看着昔日还是光山秃岭的荒山坡,如今披上了绿装,盘算着治理前人均产粮381kg、人均经济纯收入960元,而治理后人均产粮461kg、人均纯收入达1800元,人均净增840元;感受着农业小气候明显改变、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呈现出林茂粮丰、人们安居乐业的景象,陈永清欣喜地笑了。
陈永清!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一个老退伍兵的精神耕耘着山乡,塑造着新世纪“长治”工程“领导狠抓、部门共帮、群众苦干”的“长治”水保精神,谱写着一曲治理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的凯歌,在山村里吹响了“保护水土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号角。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无数水保人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