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是长江治理的重要原则,从实际情况看,今后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工作仍然很重,一些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不断推进。
一是汉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华北地区调水的水源。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流域面积9.5万km2。但是水源区水土流失状况不容乐观。根据调查,尚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面积5.1万km2,仅陕西安康市,7座中型和小型水库在12~40年间,泥沙淤积的库容平均占有效库容的28%,一些支流上的水库甚至已被淤满。而且,没有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荒地和疏、幼、残林地,经过缺少拦挡等措施的大、小沟道,产生大量面源污染的残余有机质、化肥等,随着洪水和下泄泥沙进入库区,使得库水变浑、变脏,影响水质安全。
更为严重的是,水源区生活着大量的贫困人口,所属48个县中,有29个国家级贫困县,11个省级贫困县,农业人均基本农田只有0.6亩。他们缺粮少柴,农业生产条件简陋,生产率低下,靠山吃山,使得现有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压力。
二是三峡工程下闸蓄水后,水库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仍不能忽视。
长江上游地区,经过13年的“长治”工程建设,已经初步治理水土流失7万多km2,但是在上游地区仍然有33.82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一方面,水土流失破坏宝贵的水、土资源。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三峡库区19个县(市、区)的调查结果,库区退化土壤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3.7%,大部分地区的有效土层在30~50cm之间,土壤养分普遍缺乏。严重侵蚀的土壤,其各种养分含量仅为轻度流失土壤的1/5~1/10。不少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山泉枯竭,人畜饮水困难。云南巧家县20世纪50年代有山泉3020个,至1981年干枯708个,其余山泉流量也在减少,数百户农民因缺水迁往外地。另一方面,水利工程泥沙淤积严重。据对长江上游水库塘堰淤积的典型调查估算,各类水库的平均年淤积率为0.68%,年淤积量达1.40亿m3;各类塘堰的平均年淤积率1.93%,年淤积泥沙0.60亿m3。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使上游水、土资源更加匮乏,而下游则泥沙淤积严重、防洪压力加大。
三是西南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与该地区泥沙灾害严重不协调。(www.xing528.com)
长江的金沙江河段,水电蕴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发电,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将逐步开展。但是,该地区是我国一、二级台阶过渡地滞,山体岩石松散,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相对比较集中的两大地区。如不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滑坡、泥石流为主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库区,将会更为严重地影响水电梯级开发。云南省小江流域20世纪50年代有泥石流沟38条,80年代已发展到107条,1971~1978年发生泥石流173次,而1979~1985年共发生泥石流313次,昆明至东川的铁路雨季被迫停运,后不得不重新改线。
金沙江区域涉及云、贵、川三省,尚有13.46万km2水土流失面积,有严重的滑坡713处,泥石流沟897条。每年产生的泥沙达5.9亿t。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已建的水土保持措施标准较低,只能抵御10年一遇洪水,加上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实际保留的水土保持面积只有1.23万km2。
同时,这一地区也是我国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和当地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对于保持稳定,发展民族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是鄱阳湖、洞庭湖水系崩岗严重,大量泥沙进入湖库,影响防洪安全。
鄱阳湖、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天然调蓄湖泊。洞庭湖全盛时(1825年)面积6000km2,1949年尚有湖面4350km2,容积293亿m3,至1984年湖面已萎缩至2691km2,容积仅174亿m3。鄱阳湖1949年海拔高程22m以下的湖面为5340km2,到1983年已减小到3914km2。主要原因是因为上游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淤积造成的。1998年大灾之后,经过5年来的建设,两湖防洪体系已基本完善。
但是,两湖上游的水土流失仍然威胁着防洪安全,特别是这一地区特有的水土流失形式——崩岗,危害更大。据不完全统计,两湖上游现有大小崩岗7.8万处。崩岗面积不大,但其危害不小。江西水保所研究表明,一般的水土流失年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只有几百吨、上千吨,而崩岗的年侵蚀模数一般在2万t以上,有的高达十几万吨,大大超过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壤允许流失速度(500t/km2)。崩岗的危害,山区群众概括为:烂了山,冲了土,塞了河,压了田,穷了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