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做什么样事情,开展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有定量的概念,比如时间用小时、分钟、秒来计算,温度用摄氏度来测量,距离用米来度量等。要合理地应用辐射,评价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就必须了解辐射研究中常用的量和单位。
放射性强度是度量放射性物质的一种物理量,它以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核衰变数目(核衰变数/秒或核衰变分数/分)表示。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核衰变数目愈多,这种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强度就愈大。表示放射性强度的常见单位是“居里”。按现在的定义是1居里为每秒钟核衰变3.7×1010次;而原先的定义是,当1g纯镭和它的子体氡(Rn222)达到平衡,氡每秒核衰变数定义为1居里。
辐射效应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交叉广泛、综合性强的领域。它涉及物理学、医学、化学、生物学和电子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射线将施予物质一定能量,并引起物质内部能量等特征的变化。辐射量及单位就是为描述辐射源和辐射场以及辐射作用于物质时的能量传递和受照物质内部的特征变化程度及演变规律而建立的计量体系。
辐射防护工作中常用的量和单位是根据实际工作应用中的需要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国际上选择和定义辐射特征量及单位的权威组织是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ICRU和ICRP的职能主要是为临床放射学、放射生物学和放射防护学等领域归纳和给定电离辐射量及其电位的定义,并对这些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提出建议;同时推荐这一领域内最新的数据和知识。
自从1895年伦琴公布X射线的发现后,第二年X射线就被尝试用来诊治某些疾病。与使用药品相类似,随即提出了应用X射线的“剂量”问题。剂量的单位和名称长期以来曾经过多次改革。(www.xing528.com)
1945年以前,电离辐射防护监测还是基于测量粒子数,剂量单位为伦琴。1945年,Parker提出生物剂量的概念。20世纪50~60年代,出版了一系列有关辐射生物效应的报道,相应的提出了剂量当量的概念。1971年ICRU的19号报告中,修正了剂量当量的定义。1972年以后,ICRU陆续地提出了比较严格的定义和单位;1975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在其所召开的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对有关于辐射的量决定采用国际单位制(SI)单位。
1991年,为了制定剂量限值标准,ICRP60号报告中介绍了两个新的量,(器官)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近些年来辐射剂量学的量和单位也还在不断的探讨和改进,1999年,ICRP主席Roger Clarke提议讨论一个新的概念——可控剂量,并且细化不同职业的人涉及风险的剂量限值。在2001年ICRP发表的一个作为发展报告的备忘录上,建议用加权平均吸收剂量来代替当量剂量以避免和剂量当量混淆。
辐射剂量学量和单位的发展到此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系统性及可应用性,但是目前使用的量和单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发展以及对辐射防护认识的不断提高,必将会提出新的量与之相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