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内自身调节原理及其生理意义

肾内自身调节原理及其生理意义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这一原理,临床上常用一些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山梨醇等,以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球-管平衡现象与近球小管对Na+的定比重吸收有关。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经常是滤过量的65%~70%,从而决定了滤液的也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肾内自身调节原理及其生理意义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的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如果小管液中存在大量不能被重吸收的物质,致使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就会阻碍水的重吸收,而使尿量增多。这种作用称为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根据这一原理,临床上常用一些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山梨醇等,以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增加,超过肾糖阈,部分葡萄糖不能被近球小管重吸收,小管液渗透压增高,妨碍了水和NaCl的重吸收,而使其排出增多,故尿量增多并出现糖尿。

2.球管平衡 肾小球的滤过率与近球小管的重吸收保持着动态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还是降低,近球小管对滤液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个现象称为球-管平衡(glomerulotubaler balance)。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www.xing528.com)

球-管平衡现象与近球小管对Na+的定比重吸收有关。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经常是滤过量的65%~70%,从而决定了滤液的也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其机制可能是:在肾血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的血压下降而胶体渗透压升高,使重吸收动力增加,回漏到小管腔中的量减少,导致Na+和水的重吸收增加,达到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