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的血液能保持流体状态而不发生凝固,在生理止血时,凝血只限于受伤的一小段血管,这意味着体内还存在着与凝血系统相对抗的抗凝系统(anticlotting systems)目前已知体内的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系统和体液抗凝系统。细胞抗凝系统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光滑,因子Ⅻ不易激活、血小板不易黏附聚集,内皮细胞生成的PGI2等物质具有抗凝血作用;网状内皮细胞能清除进入血流的促凝物质而实现抗凝。在抗凝功能中体液抗凝系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体液抗凝系统中的几种主要抗凝物质。
1.抗凝血酶Ⅲ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是肝合成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通过其精氨酸残基与因子Ⅸa、Ⅹa、Ⅺa、Ⅻa和凝血酶分子活性中心上的丝氨酸残基结合,封闭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使之灭活,产生抗凝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抗凝血酶Ⅲ的直接抗凝作用非常缓慢且较弱,但它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强上千倍。
2.肝素 肝素(heparin)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种酸性黏多糖。在肺、心、肝、肌组织中含量丰富。其抗凝机制为:①增加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例如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可使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约100倍;肝素与肝素辅助因子Ⅱ结合使后者对凝血酶的灭活速度加快1 000倍。②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大量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这也是肝素体内抗凝作用远强于体外的原因。③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等。(www.xing528.com)
3.蛋白质C系统 主要包括蛋白质C、凝血酶调制素、蛋白质S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蛋白质C是由肝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因子,它是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当凝血酶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凝血酶调节蛋白结合后,可激活蛋白质C。蛋白质C主要作用是:①水解灭活因子Ⅴ和Ⅷ,②削弱Ⅹa对凝血酶原的激活作用,③增强纤溶酶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蛋白质S能增强激活状态蛋白质C的作用。
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糖蛋白,主要来自小血管内皮细胞,目前认为,它是体内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