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示例:《洪峰到来时……》
乌云压顶,霹雳裂空,洪水滚滚而来,就像“天河”决了口。今年6月10日17点,一场空前的灾难降临在怀柔县汤河口,降临在大北沟门这个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山村。
那天上午9点多,怀柔县开始下大雨,中共汤河口镇委员会召集各村主要干部参加紧急防汛会,又通过有线广播,播出当晚有大雨的消息,要各村农民马上进避险棚避雨。
大北沟门村的广播机和电话在村主任通龙家里,清早起来他就出山了,家门锁着。
到下午还没有看见大北沟门村村干部。乡党委急了,派车进山通知村党支部书记赵凤足,让他马上组织群众避险。
赵凤足二话没说,披上雨衣就要走,老伴儿杨贵兰拦住他:“上山多加小心,绕着水走。家里就我一个人,你可想着接我来。”赵凤足又是那句平淡的老话:“我是党员,得先想着大伙儿,党给的任务得按时完成。”
大北沟门村由主村和三个小自然村组成,分散在1.5千米长的山沟里,广播打不开,赵凤足和村妇女主任王文珍一起,分头挨家挨户报警,全村94户乡亲一家不落。
看着乡亲们纷纷离家上了山,赵凤足的心才算放下一大半。雨越下越大,洪峰越来越高,赵凤足惦记着村里那座桥,怕桥阻水冲了村子,就对王文珍说:“你先照看着山上的乡亲们,我再回村去看看赵志才他们把山洪沟上的小桥拆完没有。”没等王文珍阻拦,他已经跌跌撞撞地向村里跑去了。
叫赵志才的小伙子刚刚把搭在村边山洪沟上的简易桥掀起一角,像一堵墙似的洪峰,就猛虎下山般地扑了过来,小伙子跳出一步,抓住一棵小树,回头一看,小桥和赵凤足都不见了。
洪水塞满了大北沟,一尺多粗的大树,噼里啪啦地折着,就像做饭时折柴火。水头所到之处,房屋、堤坝、牲畜……眨眼的功夫全没了踪影。
雨停了,水慢慢往下退,乡亲们回了村。人们无心回家清点财产损失,却不约而同地沿着山沟,打着手电寻找老书记。
人们来到新建的小学校,这12间青砖到顶、四白落地的大房,是老书记前年带着乡亲们翻建的。县里给了一万多块钱,不够,还差八千多块。大北沟门是个穷山村,八千多块,相当于村委会两年的提留收入。可老书记对大伙儿说:“让孩子们有个念书的好地方,这钱花得值。”
人们来到被大水冲毁的护村坝旁边,大北沟门村是泥石流和山洪易发区,为了让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少受损失,头年老书记带着大伙儿,砌了这道1.5米高、1.5千米长的护村坝。山水太大,坝冲毁了,但正是这道坝为乡亲们撤离赢得了时间。
人们来到村外土道旁,洪水已经冲毁了道基,路成了河。前年,村里发现铁矿石。为了让乡亲们多一条致富的道儿,赵凤足以村党支部名义担保,从信用社帮村民贷出6万块钱,买了6台四轮拖拉机拉矿石。他还带着乡亲们,修平这条出山路,铁矿石才源源出山了。
人们来到村外红果树林。四年来,为了让大伙种红果树发财,老书记带着乡亲们,平均每人栽了上百棵红果树,去年大部分树挂了果,还有那大片的白杨、油松……哪片绿不是老书记带着大伙播下的。人们仿佛听到他在说:“栽树可是给后辈人留念想儿的大好事。”
老书记,您在哪里?
一天半以后,在15千米外的琉璃庙乡青石岭村发现了老书记的遗体,看着遍体鳞伤的老书记,乡亲们失声痛哭。
大北沟门村笼罩在一片悲哀之中。
全村人都在,只少了老书记。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老书记家里,都想再看老书记一眼,再尽一份儿心。山里人兴的是土葬,老书记却没有为自己预备棺材,把老书记抬回山村那天,一位老者请人把自己准备的棺材抬了出来。
赵凤足牺牲了,巨大的打击早已使杨贵兰支持不住了,可有一点,她心里却明镜似的:“凤足是个够格的党员。”当看望她的镇干部说起老书记的后事时,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只有一个请求:“党和政府提倡人死了以后火化。凤足他活着听党的话,照党的指示办,在村里带了一辈子头儿。他走了,我支持他再带最后一次头儿。”
14日,全村乡亲一起为老书记送行。
16个小伙子抬着棺材走在队伍前列。悲声震撼山谷。
人们把老书记抬出棺材,送上火葬场开到这条山沟里的第一辆灵车,车上车下哭声一片,纯朴的山村农民拼命向前挤,呼喊着:“老书记,再让我们看您一眼吧!”
(二)示例分析
1.稿件准备
通讯一般没有消息时效性那么强,因此,通讯播音的准备时间一般比新闻播音充裕,我们应集中精力备稿。每个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经验不同,备稿能力不同,备稿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做到边感受、边分析、边设计处理稿件;有的则可能分步进行,先着重感受内容,然后再着重进行分析理解,以校正、加深对内容的感受。这都是可行的方法。如果习惯备稿分步走,那么,通讯稿件的准备更适合先感性认识稿件,再理性解读稿件,进而作播音设计处理。
这里请注意两点:一是以自己初次接触一篇新稿的心情,努力体会听众初次收听这篇稿件时的心理,注意哪里可能出现收听的新鲜点、兴奋点、关注点;二是从备稿到播出都应一直保持这种初次看稿的新鲜感和接受兴趣,并贯穿到整个播出过程中去,以调动听众。
(1)想象、联想,生动感受稿件内容
通讯报道以详细具体、形象生动报道为己任,所以必须按“情景再现”部分阐述的方法,对《洪峰到来时……》的内容展开必要的想象和联想。
①厘清头绪:这篇通讯以村党支部书记赵凤足为核心,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进行叙述。所以备稿时应抓住这个特点厘清头绪。
第一自然段先是一个倒插笔,6月10日17点“洪峰到来,灾难降临”,然后再从当天上午9点开始,顺着“受命于危难之时”“壮烈牺牲”“寻找老书记”“再带最后一次头儿”“全村悲声,送别老书记”这条线对事情展开想象和联想,身临其境,充分感受老书记的思想品格。
②设身处地:
a.拿起通讯稿件,下意识里需要很快就把稿件中的记叙语言转化为脑海中的电影式叙述,看通讯稿的过程就像脑海中过电影的过程。每人的生活积累不同,思维的方式和内容也各不一样,这里仅以个人感受加以说明。如开头:
大片昏暗的天空。(整个画面上无一点亮色,无一丝暖色)乌云压顶,大雨滂沱,电闪雷鸣,霹雳裂空。
傍晚。
山涧(中景)。山洪暴发,洪水像猛兽,奔腾咆哮着冲出山谷,冲向村庄。
(特写)
大树倒了。小树咔嚓一声折断了。大水就要漫过河床了。
第二段。镜头切换:俯瞰汤河口镇的大全景。雷电。倾泻而下的雨幕中,有人在泥泞中挣扎着急跑过。
镜头推。在挂有“中共汤河口镇委员会”牌子的机关大门,定1秒。
切换会议室内,小全景。(画面较明亮、淡暖色)镇党委领导讲话,挥舞着手臂。表情严肃、激动。
全场。摇镜头,各村干部。表情各异,气氛紧张、严肃。
应该说明的是,我们不是影视导演或摄像师,并不懂镜头运用技术。但实际上镜头变化并不神秘,镜头就是我们观察事物的眼睛,画面变化就是我们观察事物的视线变化。这里作为摄像外行侈谈镜头、画面,目的只是为了和大家交流备稿时想象中的内心感觉而已。
b.说是过电影,电影还必定只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听觉。实际上看通讯稿件不仅像过电影,更要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听觉、视觉、嗅觉、肤觉、温觉、触觉等都调动起来,把我们曾经有过的,与《洪峰到来时……》相似、相近的直接或间接生活经验都调动出来,全身心进入情景,感知这篇通讯中的人和发生的事。
③触景生情:情景再现重在寻找对稿件内容的感知,但又不能停留在表象的感知上,还应围绕稿件主题和播出目的获取情感体验。
如第一自然段,情景再现就不能只停留在孤立感受大雨、雷雨、山洪怎样怎样,而应由大自然如何的肆虐、暴戾,进而感受山洪暴发对山里村民生命财产带来怎样的威胁,感受镇和乡党委担心、焦急的心情及组织群众避险的责任感、紧迫感。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赵凤足接受任务、壮烈牺牲的第一层大背景。
④现身说法:坐在话筒前面对听众,就像与自己的朋友、同事真诚述说自己对赵凤足事迹的采访见闻一样,“往事”历历在目,平实而真挚地讲着自己听到、看到的一切,言之有物。
总之,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开始准备通讯稿件,可以在想象、联想、生动感受的过程中,帮助播音员、主持人尽快进入稿件的规定情景,并获得与记者类似的情感体验;激发真诚热切的播音愿望;使话筒前播音员言之有物,感染力强。这些都是通讯播音准备的必要手段。
(2)分析理解稿件精神实质
通过感性认识可以使通讯内容在我们心中鲜明、活泼、生动可感起来,并被内容打动。而这还不够,只有经过对稿件的分析,真正理解了稿件的精神实质,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内容,感受稿件中的记者情怀。
分析理解通讯稿件的基本方法,应该还是按照备稿原则进行。这里主要针对通讯稿件准备和播出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重点提示。
①归并、划分
a.归并
通讯篇幅一般比消息长,根据“播音基础”部分阐释的归并方法进行归并、概括大意,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从宏观上掌握通讯稿件脉络、布局,很快地把长篇通讯纷繁的内容整理出来:总的说几个大意思、每个大意思中又具体说几个小意思。从通讯连续性很强的叙述中既能清晰地感到叙事的层次性,又能体会到层次间的连贯性、递进感。播出时方可心中有数,操控自如,捭阖有度。《洪峰到来时……》归并情况如下,仅供参考。(www.xing528.com)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洪峰到来。
第二部分:第二—十九自然段
山村党部书记赵凤足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一大层:第二—九自然段,壮烈牺牲。
第一层:第二—五自然段,受命于危难之时。
第二层:第六—九自然段,壮烈牺牲。
第二大层:第十—十五自然段。在寻找老书记的过程中,人们回忆起老书记日常对山村建设的贡献。
第三大层:第十六—十九自然段,老伴支持他再带最后一次头儿。
第三部分:第二十—二十一自然段
全村悲声送别老书记。
b.划分
按“播音基础”部分阐释的方法进行划分。如第十一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小层次:
人们来到新建的小学校。/这12间青砖到顶,四白落地的大房,是老书记前年带着乡亲们翻建的。/县里给了一万多块钱,不够,还差八千多块。大北沟门是个穷山村,八千多块相当于村委会两年的提留收入。可老书记对大伙儿说:“让孩子们有个念书的好地方,这钱花得值。”
②概括中心思想
深情赞颂山村党支部书记赵凤足听党的话,按党的指示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献身的精神。
③联系播出背景
把握播出背景是认识通讯报道价值,明确播出目的,进一步调动播讲愿望的重要途径。播出背景必须从稿件内容出发去考虑,不可自由发挥。对播出背景的认识,与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生活阅历、社会生活经验有关;与社会知识面、日常时事政治、形势任务学习积累有关;与新闻敏感程度有关。这里仅提供认识《洪峰到来时……》播出背景的大致方向。每个人应具体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充实对播出背景的认识和感受。
上情——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严肃指出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中央不断以各种方式教育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党性,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加大打击力度,力戒贪污腐败,渎职犯罪。
下情——
主流——党的绝大部分干部忠于党的事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新闻传媒陆续报道过无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好干部的事迹,就是证明。全国上下,孔繁森式的干部是多数,他们才是国家的栋梁、事业的中坚、人民的希望。
在历次大规模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降临时,从中央到地方,党的各级领导都亲临第一线,领导抗灾抢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从媒体报道中,我们知道许多党的优秀干部在危险关头冲锋在前,甚至壮烈牺牲的事迹,赵凤足同志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支流——在西方享乐主义诱惑和商品大潮冲击下,党内确有些投机分子和意志薄弱者。他们或者入党就是为了营私,或者是经受不住考验,私而忘公,贪污腐败。比如,有些人把贪污腐败搞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变卖抗洪物资,建豆腐渣防洪堤岸,贪污募捐钱物,玩忽职守打麻将,洪水破堤不知道。尽管这些是少数人所为,但在群众中影响却极为恶劣,引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具体背景——这篇关于赵凤足同志事迹的报道播出前后,正值汛期,全国各地抗洪抢险形势严峻。(赵凤足同志6月10日牺牲)
④明确播出目的
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以赵凤足为榜样搞好抗洪抢险及各项工作。
⑤确定主次
a.重点部分——第二部分为表现主题和播出目的的重点。这一部分分三大层次,用三组事实来说明赵凤足的思想品格。
b.重点情节、细节——第二部分第一大层次的第五、六、七自然段中所刻画的,赵凤足接受党交给的任务之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一些情节、细节,应重点展现。
c.重点语句——“赵凤足二话没说,披上雨衣就要走。”“赵凤足又是那句平淡的老话:‘我是党员,得先想着大伙儿,党给的任务得按时完成。’”“……怕桥阻水冲了村子,就对王文珍说:‘你先照看着山上的乡亲们,我再回村去看看赵志才他们把山洪沟上的小桥拆完没有。’没等王文珍阻拦,他已经跌跌撞撞地向村里跑去了。”
“山里卜兴的是土葬,老书记却没有为自己预备棺材,把老书记抬回山村那天,一位老者请人把自己准备的棺材抬了出来。”“……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只有一个请求:‘党和政府提倡人死了以后火化。凤足他活着听党的话,照党的指示办,在村里带了一辈子头儿。他走了,我支持他再带最后一次头儿。’”
d.背景环境——第一、二、三、四及八、九自然段中,关于背景环境及险情中的景物描写,起着烘托主题的作用,也应注意展现。
⑥掌握基调
深情赞颂。
2.表达时应注意的问题
(1)节奏变化
险情之严峻、情况之紧急、牺牲之壮烈,在寻找老书记过程中,对老书记平常带领大家建设家乡的回放镜头;老书记日常带领大家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景与痛失老书记、送别老书记的悲痛情景,不应仅依靠基调、语气的对比变化,还应重视通过节奏的对比变化来体现。以《洪峰到来时……》中的一个小例子来简要说明。
如第一自然段主要说雨水之大,洪水之大,“空前的灾难”降临在汤河口,降临在大北沟门村。因此,造成全篇以比较沉重、紧张的节奏开头。
第二自然段,说上午汤河口镇党委召集各村主要干部参加紧急防汛会议,布置防洪抢险工作——一场迎击洪水的战斗打响了!就像有了主心骨,所以语气节奏变得稍昂扬、振奋。
第三、四自然段连续性很强。广播机和电话都在村主任通龙家,而通龙一早就出山了没有回来。没见大北沟门村的干部,村民们还一点都不知道情况。——时间更紧了!危险更近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所以语气节奏变得更为紧张。
(2)注意标题、开头、展开部分、结尾之间的紧密照应
理解这篇通讯的标题“洪峰到来时……”省略号里的内在语是什么,感情怎样,一播出标题就要抓住听众的心,引起他想听下去的兴趣。
由标题把听众带入开头。开头就应充分展现那样恶劣的天气,那样的大暴雨!那样大的山洪降临在一个小山村!从而让听众想知道,后来怎么了,小山村怎样了……通过开头把悬念再向前推进一步。
由开头领出展开部分,通过三组事实,特别是“壮烈牺牲”这件事,详细、具体地回复标题和开头引起的关注,告诉听众,在特大山洪暴发,灾难降临在这个小山村时,一个山村的党支部书记——一个群众的好带头人,为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结尾照应全篇。在百姓躲过劫难却痛失带头人的悲伤中,我们感到了什么?围绕主题和播出目的,我们需要通过结尾再让听众,特别是让党员干部心里留下点什么。这是我们通过挖掘结尾的内在语,在结尾中应表达的含义。
(3)抓住人物特点
在播音工作中,我们可能接触过无数篇报道党员干部事迹的稿件,而要播好这一篇人物通讯,就必须抓住赵凤足与众不同的地方,抓住赵凤足的特点,你才会对“这一个”产生独特的感觉,独特的报道兴趣。
赵凤足的特点是什么?第一,他是一个小干部,像全国广大农村无数好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一样,凭着自己的勤劳奔生活,怀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发挥聪明才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旦党和人民需要,可以毫不吝惜个人安危生死,从容赴命。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粗看哪颗都不起眼,细看哪颗都闪闪发光,守候着美丽的夜空。第二,是他的朴实、忠诚。他实实在在地想,实实在在地说,实实在在地做。党的事业、“四化”建设是靠人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是靠实实在在的事树立起来的。朴实、忠诚,这正是当前社会呼唤的一种事业精神。
(4)重视内容的逻辑关系
第二部分是全篇叙述的重点。第二部分中三组事实的内在联系要搞清,避免平铺直叙。从连贯性方面看,这三组事实是按时间顺序推进,实际第一组事实与第二组事实之间的本质关系是点—面关系(或称“个别—一般”关系)。第三组事实“我支持他再带最后一次头儿”,尽管是间接反映赵凤足,但它符合赵凤足的心愿和思想本质,符合赵凤足的行为轨迹。他为了保护山村的安全献出生命——死后,又带头火化!这也是山村移风易俗、前无古人的大事。所以第三组事实是一个递进。
(5)注意写作风格、写作特点
这篇稿件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注意写作上的几个问题对播音的影响:第四自然段的示例插笔;叙述中的几个场面调动比较大。注意运用情景再现内心视像的变化,带动语气的鲜明转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