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口播新闻是指播音员出图像并运用有声语言直接向电视观众报告新闻。电视口播新闻在用声上基本与广播新闻播音相同。播音员在化妆上应注意清淡自然,穿戴大方,以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口播新闻,一般采用讲述和报道的语言样式。播音员和观众“面对面”地说,用声状态比电台报道新闻更松弛些,语气更自然。这样便于缩短同观众的距离,增强亲近感。口播新闻时,副语言也在传达着信息。电视播音应注意副语言的运用,注意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相互协调、互相配合、有机统一。由于有副语言的配合,观众不仅可以听到播音员的播音,而且可以看到图像,所以播音语速比电台播音速度要快,每分钟可达到280字左右,以加大单位时间内信息传播的数量。由于有副语言的配合,其重音突出、情绪转换、层次划分都可以通过副语言的帮助来实现。语言尽量做到流畅、连贯,重音、转换等可不必单去用声音强调。电视口播新闻的语言表达,更多地运用“连”的技巧,一般不宜出现过多、过长的停顿。有图像,连得紧一些也不会显得急,而过多停顿,或停顿时间过长,反而显得“碎”和“干”。
口播新闻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体态语)配合应得当。在什么时候抬头交流是有规律可循的。
(1)提示性交流
播消息的导语或消息来源等关键地方应抬头交流。比如:“新华社消息”,应抬头与观众交流,不宜低头去念,以示把下面的消息内容推荐给观众。
(2)强化性交流
即为了突出某一重点,为强化某种感情,而采取抬头交流。如:“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这是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准确入轨,各系统工作正常,正在不断地向地面发回各种数据。”其中“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是这条消息的新鲜点,也是重点,所以,“发射三颗卫星”一播出,就应抬头与观众交流,以强化这一信息重点。再比如:“高邮乡的农民为庆贺大灾之年的丰收,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这里,“燃放鞭炮”之后应抬头与观众交流,以强化喜庆气氛。
(3)区分性交流(www.xing528.com)
在层与层、段与段之间应有交流,以区别意思。
(4)总括性交流
在稿件结尾,对全篇起概括作用的句子播出后应抬头交流。
随着电视传播设备的不断完善、更新,目前许多电视台在口播新闻时都采用提示器,播音员不必再去低头看文字稿纸。但有时出现急稿、重大文告、较长文章,还有那些没有提示器的一些基层电视台,应认识和了解上述规律,以利应用。
电视口播新闻采用提示器播音交流,应注意进一步培养对象感。播音员坐在演播室面对摄像机和提示器,此时虽“目中无人”,却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这就要求播音员始终感觉到是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感受到“眼前”观众的反馈,使无声语言的表达更加具体、明确、亲切、自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电视观众对播音员既“听其言”,又“观其眸”。提示器采用后,播音员的眼神都集中到了提示器光屏显示出的一行行字幕上,容易造成眼里有字,眼中无人。应设想提示器后的摄像机镜头——“观众的眼睛”始终有着对信息的期待。这样,眼神才能“活”起来。同时注意运用视角、视幅、视线的合理调控。视角呈下视略偏下为宜,使观众感到:这是对我叙述。视幅较宽,就可避免因看提示器文字而显得呆滞,或眼珠流盼转动情况。选择短而软的视线,可使观众感到诚意和值得信赖。双人播时,两个视角应合理调节、趋于一致。用电脑字幕提示器,按键节奏要适中,应与播音节奏配合,避免过疾过快、过缓过慢。过快,会使播音员情绪紧张,语速加快,语调僵硬,左顾右盼,顾此失彼,影响内容及形象;过慢,播音员的形象容易出现懈怠和停滞状态。要与导播、摄像等协调一致,保证整体创作的和谐统一。
电视口播新闻应遵循规范原则。其中包括语言和副语言及对象感的确定等各方面。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李瑞英认为:在语言表达方面,应尽可能使语言口语化;尽可能使用短句子,尽可能使每句话“叙事”并少带饰辞,在稿件不能改动的情况下,通过恰当的断句,将长话短说。在副语言表达方面,李瑞英认为:作为一个“单纯的”信息的叙述者和传播者,表情过于丰富、过度起伏、过分夸张都可能损害传播效果;同样,表情呆板冷漠,就会因拉开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而产生类似的后果。看来最好的对策恐还是使面部表情显得平和为好。衣着正式考究乃是提高新闻播音员的这一“消息来源”的可信度,加强其真实感的一个必要途径。“淡抹”强于“浓妆”。播音员总在强光下工作,不恰当的浓妆艳抹,轻则分散观众注意力,重则引起人们反感。电视播音员在镜头前不要以取悦观众为理想,而是应以不让人们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为目标。李瑞英认为:“既然电视新闻的观众大体上是同质的或一般的,既然从技术上讲在短时间内频繁变换播音方式是不可能的,既然人们收看新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既然演播室不是播音员自我表现、取悦观众的舞台,那么,电视新闻传播者的传播基调也就随之被决定了:客观准确地播送传输信息,即采取所谓的规范化播音战略。而播音员声像再创造,恰恰集中体现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上:对来自间接传播者的语言符号的‘精加工’,对此类语言符号的恰当把握,对非语言符号的正确运用。总而言之,是电视播音中突出内容、‘退隐’自我,进而使因播讲方式的变换或不稳定而引起的‘噪声’或干扰降低到最小,恐怕是电视播音的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