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市体育产业:现状、问题与前景

北京市体育产业:现状、问题与前景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市体育产业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产业结构上都总体呈现出向好的发展势头,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十分广阔。2017年,北京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收入合计121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1]比2016年增长了5.2%。

北京市体育产业:现状、问题与前景

马莉莉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在大众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伴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体育产业这个新兴业态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体育及相关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关键词:体育;相关产业;现状;问题;前景

一、总言

体育产业是近年来发展快速的一个新兴业态。北京市体育产业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产业结构上都总体呈现出向好的发展势头,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十分广阔。

二、体育及相关产业现状

(一)产业规模

近年来,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连续稳定增长,产业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北京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收入合计121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1]比2016年增长了5.2%。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一项,收入为683.6亿元,占总收入的56.3%。排名第二的是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收入为100.6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2.8%。位居第三的是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2017年收入为79.5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近10亿元,涨幅为14.4%。值得一提的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一项2017年收入为61亿元,比上一年度减少了7.4亿元,只占总收入的5.0%,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二)产业结构

1.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一项占据绝对优势

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一项优势明显。2017年收入为683.6亿元,占总收入的56.3%。比2016年增加了15.5亿元,与2015年相比则增长了56.4亿元,涨幅为9%。在体育产业结构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优势十分明显。此外,从从业人员数量上来讲,也处于领先地位。

2.体育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

体育服务业规模不断增长。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服务、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及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服务等,都比上一年度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增长。其中,在产业收入中排名第二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品牌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明显提升,2017年收入为100.6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2.8%,如与2015年相比,则增长了30亿元,涨幅达42.5%;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2017年比2016年收入增加了近10亿元,涨幅为14.4%;体育培训和体育中介服务两项在产业收入中虽然体量不大,但增长迅猛,涨幅达到了24.4%和19%,是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

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活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各类型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勃勃生机。2017年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收入为39.1亿元,[2]比2016年增加了5.2亿元,增长了15.3%。尽管在产业总收入中排名不靠前,但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650万人,而2020年将要达到1000万人。[3]可以预见,随着全民健身休闲活动的经济和社会等功能更充分地发挥,其产业价值也将不断壮大。

4.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开始呈现下滑趋势

与全国仍以制造业为主的总体形势不同,2017年北京市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一项收入仅占总收入的5%,且呈下降趋势,表现出明显的首都特色。2017年此项收入比上一年度减少了7.4亿元,下降幅度为10.8%,与以体育制造业为龙头的体育大省广东省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在北京市体育产业结构中处于较低的位置,且呈迅速下降趋势,与此相比,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则呈逐年上升态势,这应与北京市近年来实行的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政策直接相关,且不排除原来一部分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受政策影响,转而变成销售或贸易代理的可能性。

三、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

目前,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还不够大。虽然服务业发展迅速,但和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15年,北京市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9%,2017年,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只占到产业总收入的3.2%,体育培训和教育只占到1.8%,而美国等发达国家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此外,处于产业核心的体育管理活动也只占到产业总收入的3.2%,产业结构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2.体育消费动力不足

体育消费总体水平和人均水平均不高,2015年消费总规模为230亿元,人均1000元左右,而2020年要达到570亿元。由于近两年受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要达到这个目标,任务还比较艰巨。目前,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等服务领域都存在消费动力不足的现象,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开放性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大众的消费意愿。参与性消费和实物性消费都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参与性消费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

3.体育企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受经济形势和相关政策影响,2017年,北京市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单位继2016年后连续出现亏损。虽然2017年总资产比2016年增长了31.9亿元,营业收入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由于营业成本和各项费用大幅上涨,因此,体育产业企业仍然出现了8.2亿元的亏损,甚至比2016年的亏损额更大。尽管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为企业减负的政策,企业应交税金下降了30%,但仍难改变企业连年亏损和生存堪忧的状况。

4.相关产业政策还不完善(www.xing528.com)

近年来,随着体育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各项改革刻不容缓,如火如荼。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都面临着修改甚至重新制订。金融政策、消费政策、税费价格政策、规划和土地政策、人才培养政策、创业政策、无形资产开发保护政策等具体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而诸如体育产业标准、体育场所安全运营管理标准、体育场馆开放条件标准、全民健身服务标准以及体育赛事管理和服务标准等一系列标准细则则需要重新研究制定。在汹涌而来的改革大潮面前,相配套的制度措施的出台略显滞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都给政策制订者提出了不小的难题和挑战。

四、未来发展方向及前景分析

1.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可以预见,未来体育产业门类设置将更加科学,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将更加丰富。产业布局和结构更趋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到2020年,北京市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将占到体育产业增加值的65%以上,[4]202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70%以上,[5]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传媒与信息服务等体育服务业将会有较大发展。体育产品和服务层次更加多样,供给更加充足。

2.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迎合产业发展规律,利用首都政策环境优势,打造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和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将是发展方向。未来,以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和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作为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推动体育重点企业集聚发展,同时大力扶持各类体育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大型国有企业拓展体育服务业,支持民营企业拓展体育经营范围,推动符合条件的体育服务类和科技类企业上市,计划组建3—5家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体育上市企业,在服务业领域,选择培育5—10家大型体育服务企业。[6]

3.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未来,体育产业内容将更加丰富,体育和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得到进一步探索,体育产品和服务多样化不断发展。产业内,将更注重以数据、资源、方法和人才等的共享共通为主要途径的内部融合,而在产业外,体育与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科技、金融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鼓励支持金融、地产交通、信息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将得到充分发展。

4.突出首都特色优势

北京市发展体育产业,重点要突出首都特色,发挥首都优势。未来将更充分地发挥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扩大现有国际赛事影响力,引进更多高水平国际赛事和精品赛事。将重点打造“十大品牌赛事”,培育赛事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体育赛事市场化水平,提升品牌赛事价值。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普及冰雪运动,促进冰雪设施逐步完善,扩大冰雪产业消费和产业规模,形成较为完善的冰雪运动服务体系。届时,全市参与冰雪运动人口将达到500万人,开创北京冰雪运动发展的新时代

5.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化和推进,三地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步伐将日益加快。未来将进一步明确三地体育产业发展定位:北京以体育文化、体育科技创新、国际体育交往为重点,天津以体育制造研发基地、户外休闲基地为重点,河北以滨海、生态体育发展及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等为重点。[7]逐步实现三地在人才、场地、资金、信息以及项目等资源上的整合与共享,形成产业发展合力。还将成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协会,推动体育产业无缝对接和协同发展。

五、结论

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鲜明的首都特色和独特优势,加之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其发展必然呈现出勃勃生机,体育产业将为首都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网站,http://tjj.beijing.gov.cn/tjsj/,2018-8-31.

[2]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网站,http://tjj.beijing.gov.cn/tjsj/,2018-8-31.

[3]北京市体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首都之窗网站,http://zhengce.beijing.gov.cn/library/192/33/50/438650/1294220/index.html,2018-9-8.

[4]北京市体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首都之窗网站,http://zhengce.beijing.gov.cn/library/192/33/50/438650/1294220/index.html,2018-9-8.

[5]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首都之窗网站,http://zhengce.beijing.gov.cn/library/192/33/50/438650/60999/index.html,2018-9-9.

[6]北京市体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首都之窗网站,http://zhengce.beijing.gov.cn/library/192/33/50/438650/1294220/index.html,2018-9-10.

[7]北京市体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首都之窗网站,http://zhengce.beijing.gov.cn/library/192/33/50/438650/1294220/index.html,2018-9-10.

作者简介

马莉莉,助理研究员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在职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