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艳 赵春华 吕进华
摘要:国之强大、民族之兴盛在于其文化,时尚文化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之重,其战略意义不亚于政治与金融。然何为“中国设计”?本文以《时尚大师》节目为契机,浅谈何为“中国风”服饰设计,通过探究传统文化“格物致知”、“载衣问道”以及中国风在服饰设计中的表现和做衣人“道法自知”之理,深思东方文化之魂魄与服饰设计的关系,探索中国设计如何走向世界、本土设计如何拥有完全中国风骨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中国风;设计;表现;中国服饰;格物致知;载衣问道
一、总言
作为一档时尚文化竞技类节目,《时尚大师》是集时尚文化、东方文化、传统文化为一体的时尚节目,致力于打造国有品牌的文化内涵,传播弘扬中国的艺术设计元素,建立中国时尚文化自信。通过这个极具代表性的本土原创时尚文化节目,不仅可以学习“载衣问道”文化与中国风在设计中的表现,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更多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国有品牌提高自身文化内涵的方法策略。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淀了丰厚的艺术瑰宝和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本土设计师已经意识到我们自己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中国风元素、中国风格的设计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内甚至其他国家人们的喜爱,当前设计环境下中国风设计还需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顺流而上,中国风必将成为潮流大势。将中国风骨传承到底,让中国风格影响全世界的潮流,不仅仅是设计领域的责任,也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使命。
二、何为“中国风”
《时尚大师》总计11集篇幅,32名全球新锐设计师围绕传统的中国文化,吉祥图案、水墨丹青、东方旋律、二十四节气、中国功夫、中华美食、丝路新语、山海经、故宫等,无一不是充满东方韵味又能激发人们无限遐想的中国意象。以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打造“中国风”服饰文化,设计师在限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10期不同主题的创意设计和演绎,包括水墨丹青、敦煌、故宫在内的10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将成为他们的设计挑战主题,单集优胜者将拥有与时尚大师创作公益联名款的机会。毫无疑问,这档节目的开播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国家的崛起在于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历“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阶段,《时尚大师》作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的服饰文化节目,自然会有当前无法避免的时代缺陷,但是只有认清自我的不足方可补足,因而其所在问题,不得不提。中国设计的本质是什么?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图案、精美的手工,或者是服饰的外观,又或者是设计师本人的情感……笔者认为都不是,其本质应该是中国的“道统”文化,统才是文化的内在生命力。服饰于人不仅仅只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服,着也,穿也,其本身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而文化着于衣之上,是人所有的一切行为举止与人文内涵建构了服饰本身的意义,君子之言行以衣观之。中国风的服饰设计,在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清晰认知,即“观物取像”、“立像尽意”,首先在于观,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观其内在的生命力与深沉博大的宇宙万物之理,以我心观万物之心;取像更是一个考验设计者本身直觉与能力的过程,如果仅仅只是形式化的或者老套的服装模特短短几分钟的时装表演,以面无表情的肢体感官来传达东方的审美意蕴,就是流于形式而已。如何以中国文人雅士的文化氛围演绎“中国风”之美,笔者认为这是设计师以及服饰所着之人皆应该思考的命题。立像与尽意,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周易》文化与老庄哲学,意象的内在涵义是无尽的、深刻的,充满生机变幻莫测,古往今来历代哲学家、艺术家都以不同角度进行阐释与发挥。中国风的服饰设计已经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后如何呈现中国风的设计依旧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历程,需要更多的优秀设计师一起努力。
在服装设计领域,我们自己国家的本土设计师更是以衣载道,用心铺就了一条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时尚大舞台的华裳之路。无论是创立高定时装品牌“玫瑰坊”、享誉世界的高定中式礼服教母郭培(图5-1)、高级女装品牌HEAVEN GAIA(盖娅传说)的创始人熊英(图5-2),还是“例外”和“无用”国风服装品牌的创始人马可女士,都是尊重爱惜文化遗产、坚守民族信仰的设计人。心存高远,意欲影响一个国家和时代背后的价值取向,着力于把中华服饰推向世界,将华夏文明在服装设计中的腾升和传承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让全世界了解“中国风”与五千年沉淀意蕴丰厚的中华文化。
图5-1 郭培高定礼服
图5-2 盖娅传说礼服
三、格物致知
作为设计师本人拿到设计命题的时候,怎样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古人之言今犹可鉴,比如“格物致知”《荀子·尧问》言:“士之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是非之所在。”也是说,必须和外物接触,然后才知道正确和错误。”[1]此为格物。对于文化元素要加以设计利用,首要的是“格物”,格物是知其所以然,所以不然,在于明晰其理,知其所为何,方为“格物”,而非只是简单的外观形式之形。问题的症结便在于设计师如何“格物”,若要以中国意象为设计主题,前提必然是知中国意象是何物。自然中国意象之学甚为博大,无所不包,若是以表层的意象解析其理自然是差强人意,可是若不能格物何言致知。新锐的设计师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新时代的环境之中成长,接受的思想以及设计理念大多来自西方文化元素,衣服的基础构建依旧停留在西洋服饰的版型与构造之上,依旧是以立体的三维构造为主,只是加以中国风元素的图案、色彩或符号印记,就将其称为“中国风设计”,笔者看来,这只是简单的换汤不换药。诚然不可否认事物的发展与被接受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笔者认为出发点的基本方向应该要有一个正确的“东方理念”。“中国设计”在此借用马可老师的一句话“穿上去是中国人的衣服就是中国设计”,但是现在我们穿的衣服与国外之人看起来有何分别,唯一的分别就是肤色与面貌了。若在以前的“大清王朝”时期有分别吗?当然有,黄袍马褂,简单的服饰已经明显地区分我为何人。当然全球化的进程容不得我们偷懒,要顺应时代的大潮流,可是当我们醉心于Gucci、Prada、Dior的时候,仿佛只有拥有了国际潮流的尖端设计与顶级奢侈品才能完成自我人格的建构。如果永远追随别人的脚步,那么只能作为一个追随者,要么一直拼命追赶忘记自己是谁,要么被淘汰。
四、“载衣问道”
着衣者是人也,老子曾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人作为生命本身与万物相比立于天地之间,居其一之大,与道最为接近,服乃人的制作发明创造,是人生命本体外在的延伸。载衣者人也,其道在乎?在也。然被服者,首要为其致用性,“在中国传统恶物质观念中,物质的致用性呈现出逐层渐进的层次性,最初级的为实用层次,然后是适用层次,最终达到巧用层次。”[3]古人的服饰早已超越实用层次,体现着适用、巧用的层次。所好的非技也,乃道也。上为《周礼·考工记》所提出的“画缋之事杂五色”,是对五色的方位与时间的统杂与彰明。春夏秋冬时间与东南西北空间形成一个对立相交、上下相交、近邻相交、循环相交、阴阳五行交感的模式,达到时空合一、天人合一的杂交和谐之美。[4]古人之衣着其色“玄、赤、白、青、黄”,此乃天地之理也。缋其意“文、章、黼、黻”,“文质彬彬者乃君子也”,“言礼服之亮丽文采彰明五种尊贵等级”,“黼,黑白分明之像,辨幽明之意”,“黻,返归自然本体,黑与青相合,见善见恶,归还本性也”。古人的审美与着裳之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处可观之、感之。《史记·历书》说:“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5]服的色彩关乎五行天地宇宙之理,关乎国之兴衰存亡之道,其衣非其衣,而是生命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构造之理。然而《时尚大师》的设计,并未对传统的色彩与意象做明理与细究,单以“水墨丹青”此专题为论,水墨丹青作为我国流传千年的特有国画技法,所画之物是生命本源意象的流动与中国人对天地宇宙万物的人生观念,其旨在于意也。然而有的设计师所呈现的设计只能说差强人意,自然不可否认要以实在的物质表现流动虚无之空灵之美自然是难上加难之事,但若是对其意执其偏颇之解,其服饰何以为东方之美?自然不可否认一千个读者自有万千之想法,但是如若无“问道”之究竟何来“载衣”?可见这该问的道还是要问的。
五、道法自然
然服,作为理念的创造物,“服饰是最能反映民族心理、民族气质的一种外在艺术。它除了特有的实际功能之外,还是民族形象的标志,凸显着民族化、个性化。在各种服饰文化表象的背后,不论这种服饰是流光溢彩,还是性感瑰丽,或是素净淡雅,都存在着与之对应的服饰观念。这些观念是思想、文化、历史、时代、心理、审美诸要素的综合反映,而在这些要素中思想又占据着支配地位,它决定了服饰文化深层次的本质内涵,服饰历史的生成与绵延,服饰的时代特征与律动,服饰心理的定势与变更,服饰审美的形式与内容。”[6]观念决定行为,服饰作为观念的外化物是人的观念的延伸与展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作为自然界的生命,既被自然创造也参与改变自然。服饰的衣料来源于自然,制衣之法在于人,作为服饰的设计与制作者,其本身要有秉持的“工匠精神”,《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7]引文之中可看出一件工艺品的制作与设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忘我的境地,所好的不是技,是心与道。万物的自然之理是同样的,做衣的人也是艺术品的工匠师,若能做到人我两相忘就是“道法自然”。
六、结论(www.xing528.com)
无论是讨论《时尚大师》中体现的品牌设计与东方文化、中国传统服饰外观所循《周易》中的道统文化、设计所遵循的展现文化内在生命力的格物致知,还是揣摩载衣者人先问道之道理以及通达“道法自然”之境界,万物皆有道理,服饰取材自然但不源于自然,可以说是做衣人赋予其灵魂与生命,中国风就是魂,在设计中的中国风有无数种表于外在的形式,具体方式需要设计师精雕细琢,但衣中一定有道,所以衣不仅是外在的艺术,还是内在的气魄;衣者不仅是衣者,还是匠人,其中玄妙需用心体会。
项目来源
本文系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研究中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服饰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编号:SM201810012003)和北京服装学院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国际时尚传播研究与实践”(编号:BIFTTD2018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4.
[2]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篇)[M].
[3]杨源,贺琛.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373.
[4]张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M].北京:中国书店,2006:31.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3.
[6]杨源,贺琛.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386.
[7]庄子.庄子·达生[M].
作者简介
马丽艳,珠海无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赵春华,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吕进华,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