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尚传播教学与研究成果

时尚传播教学与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教学对象来看,首先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身体条件与一般大学生相比身高较高、四肢较长,因此在课程中注重身体训练,改善体型、体态是舞蹈教学的主要任务。

时尚传播教学与研究成果

盛思喆

摘要:舞蹈基础课程服装表演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与专业舞蹈教育目的不同,其是为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而服务,是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表演专业舞蹈基础课程为研究案例,以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加强完善舞蹈课程体系建设为研究目标,从三方面进行纵向脉络梳理、横向对比及综合性的分析与思考,最终提出建设多元化、身体训练与舞蹈文化知识相结合、改善舞蹈教学成果呈现方式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一、舞蹈教育的分类及特点

舞蹈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是宣泄表达人类情感的手段,也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东方人因芭蕾舞更了解西方文明,西方人也因中国古典舞更了解东方人内敛的民族性格。而使舞蹈艺术能够美名远扬、代代相传的舞蹈教育更是历史悠久。中国的舞蹈教育始于西周时期,众所周知中国西周时期有“六小舞”,其实西周时期的“六代乐舞”表面上是在祭祀已故的先祖,但其真实目的是在教育活着的人。中国先祖早已将乐舞视为重要的教育手段,故极为重视乐舞的教育功能。而在中世纪的西方,芭蕾舞出现后更是受到王宫贵族的追捧,成为一种强身健体、表达皇家威严的必学课程。

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变,现今的舞蹈教育已然形成了规范且特点鲜明的教育体系,可以说每个教育阶段都有其不同的教育目的与方式,舞蹈教育的今天是多元且专业化的。就高等教育阶段来说,舞蹈教育可分为专业舞蹈教育与非专业舞蹈教育,专业舞蹈教育培养的是专业舞蹈人才,又可按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大致分为专业舞蹈表演人才、专业舞蹈教育人才及专业舞蹈编导人才三类,若是按舞种或学校特色的不同又可细化分为若干种,按种类的不同下设有不同的师资队伍、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等。区别于非专业舞蹈教育,专业舞蹈教育体系细化程度高,其舞蹈课程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系统知识,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舞蹈课程教学的总原则是有序的、互相联系、互为补充而又主次分明的合理课程网络。

而高等教育中的非专业舞蹈教育主要分为大学生舞蹈美育与非专业、辅助型舞蹈教育两种,其中大学生舞蹈美育主要是指以美育为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其教学对象主要针对非专业型大学生,以身体训练与鉴赏为主,让当代大学生更了解舞蹈艺术与文化,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而非专业、辅助型舞蹈教育主要是指纳入到相关艺术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舞蹈教育教学,例如影视表演专业、音乐剧表演专业、服装表演专业等。该类舞蹈教育份额因占所有舞蹈教育中的少数,且每个专业的特点不一,因此针对其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相对不足。然而该类舞蹈教育有其独特的教学任务与特点,不能一味地降低教学标准与要求,而是需要服从主专业人才培养方针,为整体的教学体系服务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具备针对性强、特色鲜明、与主专业联系密切的教学体系,是非专业、辅助型舞蹈教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服装表演专业舞蹈教育的特点

1.服装表演的特点

服装表演也称模特表演,1845年被誉为“高级时装之父”的英国设计师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就在法国巴黎的商店里让自己的营业员玛丽·维纳特(Marie Vernet)披上披肩向顾客展示自家店售卖的披肩产品,这便是最早的模特表演,玛丽也因此成为了最早的展示时装的人。服装表演行业属于年轻人,历史不长但势头强劲,服装表演虽兴起于西方国家,但服装表演高等教育却属于中国特色专业。服装表演是以人体为表演介质,以展示服装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性活动。服装表演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促进服装的销售,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内容及艺术表演方式被融入服装或服装表演之中,服装表演的类型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未脱出商业性质,因此服装表演具有表演性、商业性及艺术性的特点。

2.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

众所周知,为了更好地展示服装,行业对于模特的身材条件有着接近苛刻的要求,模特的外形条件是成就一名优秀模特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模特的表现能力,包括对服装风格、表演场景的理解与表现,对服装表演技巧的掌握以及附加的才艺等。最后是与服装表演活动相关的综合能力,例如相关的艺术修养、鉴赏能力、沟通能力等。而一名优秀的职业模特还需要在不断地表演实践中进行历练与提高,因此服装表演专业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服装表演教育围绕职业模特的专业性,结合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要求,建立了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服装表演专业舞蹈教育的特点

服装表演专业具有其特殊性。从教学对象来看,首先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身体条件与一般大学生相比身高较高、四肢较长,因此在课程中注重身体训练,改善体型、体态是舞蹈教学的主要任务。其次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未接受过专业的音乐素养教育,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的把握与音乐情绪的感受也是舞蹈教学的重点与难题。从教学设置来看,服装表演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由于是非舞蹈专业,舞蹈课程的学时有限,很难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具有专业程度的教学效果。舞蹈课程作为其专业核心课程应结合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以形体训练为主,进一步提升身体表现力,加强音乐感及艺术创造能力是其主要教学目的。

(二)服装表演专业舞蹈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服装表演与舞蹈表演均以身体作为表演的载体,二者都属于身体的艺术,舞蹈表演的身体语言变化多样,而服装表演的身体表现形式较为固定。正是因为二者的共通点与差异性,才使舞蹈课程对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塑造优美形体

舞蹈基本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不良体态,塑造优美的体形,同时提升学习者的气质。舞蹈教学中常使用的芭蕾基本功训练体系或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其中芭蕾舞经过近四百年的发展,具有“开”、“绷”、“直”、“立”的训练特点,其训练体系具有身体训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体系能够有效训练身体的“直立感”与“舒展度”,更能使学习者通过芭蕾舞的学习了解宫廷文化艺术。而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具有“拧、倾、圆、曲”的特点,通过身体与气息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训练者的身体灵活性与动作美感。

2.加强身体表现力与表演意识

进行系统的舞蹈学习不仅能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体态,更能够进一步提高身体表现力与表演意识。将多种舞蹈类型运用于服装表演专业舞蹈教学中有利于开发更为丰富多样的身体表现力,例如学习中国古典舞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具有中国古典审美的舞蹈身体语言,中国古典舞的体态、气息、动作不仅有利于身体表现力的训练,更能将学习者带入中国古典美的环境与氛围中,能够让学习者深入地体会中国古典舞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为中国古典人物形象的塑造奠定一定的基础。

舞蹈表演能够为服装表演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模特的表演一般具有比较固定的流程与模式,而舞蹈表演形式多样,学习者可通过舞蹈表演加强对舞台空间的把握能力。例如舞蹈表演中强调想象力空间感、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与互动都能有效地训练拓展模特的舞台表现力,为更多创造性的表演提供支持。

3.加强对舞蹈文化的理解

舞蹈不仅仅是单纯的动作连接,更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代表着西方古典审美的芭蕾舞是西方宫廷文化与宗教信仰的代表,它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都在宣扬着“王子与公主”的高贵与典雅,种种代表作品如《皇后喜芭蕾》、《胡桃夹子》、《天鹅湖》等内容都是西方的传说故事,是让人更为了解西方文化的途径与方式。学习多种类的舞蹈可让学习者在训练多种身体语言时更为理解古典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流行文化等,从而为以后多种人物的塑造表演打下深厚的基础。

(三)对于服装表演的辅助作用与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文化受先锋派文化运动影响深远,当时最著名的时装单品就是迷你裙(Mini Skirt)。迷你裙的出现打破了巴黎那种老派死板的服装风格。英国的设计师们还在时装表演之中加入了舞蹈和各种道具的戏剧性元素,这是具有开创性的时装表演形式。可见舞蹈与时尚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结合在一起表演过,而后在服装表演中舞蹈也经常作为表演元素。然而不光是单独作为辅助表演节目,舞蹈表演中的身体表现方式、队形调度、出场方式、灯光使用等也对服装表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舞蹈的队形调度,在舞蹈编排中三角形的队形常常意味着坚定与冲击性,在情绪表达稍微激昂时经常被编导采用,而在服装表演编排中也常见其被应用于更为动态、活泼的服装表演中。可见服装表演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服装展示,也在向更为舞台化、多元化的表演方式转化。

二、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基础课程

1.课程设置情况

舞蹈课程是舞蹈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课程是落实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学》一书中提到: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舞蹈课程是服装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也应该符合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总要求。由于学校特色及发展要求的不同,每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有区别,为进行更贴合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笔者结合自身在北京服装学院表演专业的实际教学经验,以该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为例,进行相关分析。

以2017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服装表演专业舞蹈基础课程分为舞蹈基础(一)、(二),共两个学期的课程,课程设置在大学本科一年级,每个学期44学时,教学对象为40人。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舞蹈课程以形体训练、身体表现力开发为主,采用了多舞种横向并进的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其中舞蹈基础(一)主要以形体训练为主,以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为内容规范体态、基本站姿、坐姿,解决基础柔韧性,锻炼身体协调性,提高肢体运用的灵活性;以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为内容训练学习者的身体气息与眼神,做到形神兼备。而舞蹈基础(二)则以开发身体表现力为主,多以现代舞训练学习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爵士舞加强学习者对舞蹈风格的掌握。

根据舞蹈课程设置,服装表演专业舞蹈基础课程的课时较少,相比较于其他非专业舞蹈教育的课时来说亦是少了三分之二左右,这是由于服装表演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模特的专业水平除了需要在课堂上得到提高之外,也需要不断地在舞台实践中得到历练,因此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去舞蹈课程外,还有服装表演课、形体等专业课,以及与专业课相衔接的实践课程。同时还有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的课程以及大学教育的通识课程。

2.课程教学情况

从教学对象的角度来说,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教师面对的是一堂课40位学生,而舞蹈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师面对的是一堂课9—18位学生,由此师生比可见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师生比是远远高于专业教学的。为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条件,教师结合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课上集中讲解动作要领,课下分组练习并分组完成作业的形式。

从课程性质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舞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与专业舞蹈学生不同,专业舞蹈学生需要的是全面深入的舞蹈知识与高超、精细的舞蹈能力。而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略有不同,他们需要的是广泛的舞蹈知识与有针对性的舞蹈训练,最终的目的是为服装表演专业教育而服务。因此,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较专业舞蹈课程来说,课时较少且教学的任务不同。(www.xing528.com)

从教学计划的设置情况来看,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教学计划以多舞种横向并进的方式进行,主要目的在于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身体训练,改善学习者的体态、气质,增加身体的灵活性与表现力,加强身体的音乐节奏感与表演能力。以此按照不同舞种的训练特性进行了规划与安排(表2-4),例如,芭蕾舞系统而科学的身体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体态与气质,现代舞能训练放松且具控制力的运动方式等。

表2-4 舞蹈教学的规划与课程安排

3.相关的成果及问题

服装表演专业自成立以来就设有舞蹈基础课程,课程的发展经过专业教师的不断实践与改进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为服装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贡献了一份力量,同时在多年的专业实践演出中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份专业知识的支持。然而,服装表演专业在舞蹈教学方面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条件方面的问题:

(1)服装表演专业的师生比高于专业舞蹈教育,稍高于其他类型的非专业舞蹈教育。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精准的言传身教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教学的目标。

(2)课时有限,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课时相较于影视表演类专业的舞蹈课课时来看是略显不足的,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效果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硬件设施,因教学条件有限,舞蹈专业教室的数量较少且相关设施不够齐全。

其次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设计与展示逐渐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更多元化的审美是当今的现状,作为一名服装表演,者应该具备更多元化的表演能力,舞蹈的表现形式更接近于服装表演,更有利于接受更多元化的文化熏陶。这就对舞蹈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运用多舞种教学使学生接触多元文化,掌握多种表演方式。

最后是教学成果的呈现与强化问题,专业的舞蹈教学效果呈现有几种方式,第一是以汇报课的形式,将学习的成果表演给本校师生;第二是以舞台演出的形式,将学习成果展现于舞台之上。两种展示方式既有利于使学习成果以公开表演的形式接受观众的审阅,又有利于之后的教学总结,是对学习成果的再一次强化。而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教学成果未经过此环节,只是与一般文化课考试相同,进行课堂测验,因此如何合理地改善教学成果的呈现方式也是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舞蹈基础课程体系的强化建设

服装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优美体形、灵活且具有节奏感、音乐感及表现力的身体,同时需具备舞蹈文化知识及鉴赏能力。根据上文所阐述的问题,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实现课程体系的时效性、多元性及系统性,将丰富多元的舞蹈风格和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最后,教学成果的展现与强化环节也是舞蹈基础课程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多元化舞蹈及舞蹈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舞蹈课程的教学与设计中,应以多元的舞蹈风格及舞蹈文化背景结合进行教学。一方面舞蹈的表现方式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服装表演方式提供举一反三的思考与探索空间,另一方面多元化的舞蹈训练方式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身体灵活性,使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舞蹈、学习舞蹈并对舞蹈产生学习兴趣。在现今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加入了以西方宫廷文化为代表的芭蕾舞、以西方现代文化为代表的现代舞、以中国古典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舞、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爵士舞。在有限的课时中以上舞种已经是较为丰富了,运用横向并行的教学设计必然需要有选择地舍弃一些深度,增加一些广度。

1.增加舞种的类型

模特一词是由英语“Model”音译而来,本属于西方的舶来品,在进入中国后逐渐风靡,中国有着上下5000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如何发扬传播中国特色与文化也是中国服装行业及模特行业的主要议题,因此增加对中国民族舞蹈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天的表演方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同时,中国民族民间舞丰富多样,风格不一,择其一二选入课程内容既可丰富学生的舞蹈训练,又可让学生在过程中逐渐了解民族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另外,由于时尚表演是属于时尚流行文化的产物,在课程中也可增加街舞,街舞的风格极具街头时尚文化,且舞蹈风格和发力方式与传统舞蹈大有不同,可以进一步训练身体的灵活性与表现力。运用丰富多元的舞蹈风格组成舞蹈课程的内容,不仅能增强课程中的多样性与全面性,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课程内容,教会学生辨别掌握舞蹈风格、文化、动作规律的差异变化,而且能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与可能性。

2.以舞蹈短句、短组合的训练方式为主

舞蹈课程内容广度的增加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深入程度,但由于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任务与专业舞蹈教学不同,因此在有限的课时中做到多元化舞种的有机结合就需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度的改进。舞蹈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多舞种并进的方式进行,区别于专业舞蹈教学的深度,面对舞蹈基础薄弱且身材修长的服装表演专业学生,课程教学应以舞蹈短句的形式进行舞蹈元素的动作练习,以舞蹈短组合的形式进行风格舞蹈的学习。以此方式进行既有利于学生将精力放在练习上,而不是记忆上,又有利于教师精讲动作要领与舞蹈文化知识。从教学方式上配合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并结合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方法,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吸收。

(二)身体训练与舞蹈文化知识相结合

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应从身体训练逐渐转化为身体训练与舞蹈文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中不仅是学习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塑造表演舞蹈形象或角色,让其不仅知其外形更懂其内因。例如在学习芭蕾舞手位时,不仅仅是要掌握动作要领,更要体会西方宫廷王子与公主的人物形象,并在练习手位的过程中表演出来,这样以后在表演相同类型的服装秀或时尚秀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舞蹈课程的教学任务除了塑造优美形体之外,更要结合舞蹈文化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的风格由来与要领,从而为之后更广阔的表演提供材料与支撑。

(三)呈现与强化教学成果

舞蹈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教学成果的呈现与强化,因舞蹈与服装表演都是舞台艺术,舞台艺术只有在接受观众的欣赏与评判之后才能判断其艺术价值,故以模拟舞台实践表演的方式进行公开的教学成果呈现,该方式会使教师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双重检验,促使学生在呈现的过程中将课堂中未展现的临场问题暴露,促使教师对舞蹈教学做出不断地反思与改进,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课程体系的完善。而在公开式的教学成果呈现的过程中,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无疑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强化,公开式的呈现比课堂测试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压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与考验,从而通过此过程进一步强化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2.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85.

[3]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3.

[4]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25.

[5]胡伟,张玉萍,武巍峰.高校芭蕾形体美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6]肖彬,张舰.服装表演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7]杨鸥.舞蹈力量训练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盛思喆,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