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挺 张莹 聂玉章 于洋
摘要:通过互联网与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工作的跨界融合,在面对数量庞大的考生时,学校可以平稳、有序地组织专业考试,并且实现工作创新,提高工作效能。依靠大平台提供的基础配套设施,“互联网+”在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采集、线上缴费、线上确认、考务管理及信息互联等方面。未来,报考平台将不断优化和整合现有功能,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成为以考生为中心的服务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类专业考试;平台;应用
一、“互联网+”的内涵和本质
“互联网+”之本质是连接,更是融合。普适计算之父马克·韦泽说:最高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直到你无从发现为止。而互联网正是这样的技术,它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并不断释放出数据流动性的过程。互联网+各个产业部门,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通过连接,产生反馈、互动,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创新和融合。[1]互联网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效率提升器,各行各业运用“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找到行业的低效点,如同潮水一般没过企业营销、渠道、产品、运营各个环节的效率洼地,帮助企业实现增效转型升级。随着与传统行业融合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将爆发出更大的正向推动能量。[2]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实际推广和应用,“互联网+”的概念在我国各行业领域中不断发挥作用,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3]
北京服装学院(以下简称北服)为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是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的高校之一,面向全国招生,不编制分省招生计划。[4]随着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及校友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艺术类专业在校生在国际国内更是屡获大奖,考生对艺术类专业表现出强烈的认可度,2018年各专业方向的招生计划数为810人,考生报考人数达到3万多人,报考率接近40比1,竞争十分激烈。学校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考生,如何平稳、有序地组织专业考试成为难题,若采用传统的报考组织方式,考务工作效率低下,也给考生带来无谓损耗。如何更好地服务考生,让众多考生顺利参加考试,如何有效地提高考务工作效率,让学校的考务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探索实践,互联网与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跨界融合是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可以通过融合实现工作创新,提高工作效能。
二、“互联网+”在艺术类专业招生中的应用分析
北服艺术类专业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要求必须在文化课高考之前对考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进行统一测试。测试前须按照学校招生简章进行报名,报名后通过学校对考生的身份信息采集和证件核验,按照规定的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学校艺术类专业报名考试找到了契合点,探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报名考试运行模式。以智能终端为接入界面,互联网内容从门户网站主导的网页形式向异彩纷呈的APP应用程序转变,考生通过手机APP完成线上报名、缴费及确认;学校线上进行考务管理,打破了在电脑PC端上进行报名、考试及考务的传统状态,既方便了考生,又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一)北服艺术类专业报考主要工作简介
北服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工作主要分为报名组织和考试组织两大部分,每个部分都由若干环节组成,如图2-13所示。报名组织可分为信息采集、线上缴费、线上确认,其中信息采集包含静态采集和动态采集,线上确认包含确认考场和生成准考证;考试组织分为考务管理和信息审核,考务管理包括考场安排和考点管理,信息审核包括身份信息采集和证件核验。报名、考试流程头绪繁多,传统报考方式效率低下,无法保证数据安全准确,考务工作效率亟待提高。目前,在“互联网+”模式上构建的北服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图2-13 艺术类专业考试主要流程
(二)“互联网+”在报考中的典型应用分析
北服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平台是基于阿里云平台及相关技术构建的,阿里云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2017年8月阿里巴巴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付费云计算用户超过100万。阿里云致力于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服务,让计算和人工智能成为普惠科技。阿里云在全球18个地域开放了49个可用区,为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可靠的计算支持。[5]北服依靠大平台提供的基础配套设施,将报名系统构筑得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更好地服务考生和考务工作。“互联网+”在北服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采集、线上缴费、线上确认、考务管理及信息互联等方面。
1.信息采集
报考平台实现了信息动态采集及自动校验。除需要采集考生的姓名、所在中学、联系方式等基本静态信息以外,平台还调用考生手机的摄像头拍摄个人照片和视频,采集考生的动态信息,杜绝考生提交过期或非本人照片,保证肖像信息的时效性。平台还使用身份证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识别技术自动对考生填写的个人相关信息进行校验,降低了信息采集出错率,避免了考生信息的伪造、错录等问题。
2.线上缴费
报考平台使用支付宝完成线上报考费用的缴纳。平台使用支付宝作为考生支付手段,支付宝提供了“简单、安全、快速”的支付解决方案。考生一旦支付成功,款项实时入账到学校支付宝账户,考生同时在报名平台完成确认报考;学校财务部门可以实时查询考生支付报名费用情况,结算工作快捷高效、省时省力。
3.线上确认及考务管理
报考平台实现了线上确认及智能动态考务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各考点报名人数动态设置考场容量,随机安排考场,线上缴费成功的考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考场安排等考务信息,无须到考试现场办理相关手续,在线上即可完成考前确认工作并可以随即查看考场安排并且打印准考证,为考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减少了往返考点的相关开支。考点工作人员可以在后台监控整个考场安排情况和考生线上确认进度,从而确保了学校考务管理工作合理、有序、高效进行。
4.信息互联
报考平台实现了多通道线上互动功能。考生与学校之间,考生与考生之间都可以通过平台交流。学校通过平台实时群发考试动态消息,也可以精准推送、提醒特定考生或考生群。考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线上交流,消除了信息的不对等性。平台还采用了关键词回复等技术手段,建立考生常见问题大数据库,为考生答疑解惑。(www.xing528.com)
三、优化整合与未来展望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与传统艺术类专业报名考试工作进行深度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全新的报名考试发展生态。未来,学校将为报考平台提供更加有效、专业的政策指引,指导平台更好地为考生提供成绩查询、线上缴费等服务,使平台成为考生报考北服的“贴心管家”。同时,平台还将不断整合报考环节,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融入更多功能,最终将其打造成为以考生为中心的报考服务平台,见图2-14。
图2-14 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服务平台
1.不断优化和整合现有功能
目前,北服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工作中的身份信息采集和证件核验环节还是由独立的系统完成,没有同步实现在报考平台中运行。今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报考流程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整合,不断深入挖掘“互联网+”模式与学校艺术类专业报名考试工作的契合点,通过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将身份信息采集和证件核验工作整合进入报考平台,更新替代现有报考流程中的相关环节,解放繁重的考务工作,给予考生更大的方便,避免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传递问题,增强数据安全。
2.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
未来,利用“互联网+”可以促使高校精准指导考生报考,为考生提供定制服务,减少考生盲目报考带来的风险。考生可以随时随地将本人的作品扫描后上传至平台,也可以就对专业的理解、想法在平台中与辅导老师在线交流。通过以上形式,学校可以为考生提供专业报考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引导考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兴趣爱好报考相应的专业,减少考生盲目报考带来的风险,也有助于学校合理地选拔到专业匹配度高的考生,从而有效避免考生因为选错专业而带来的厌学现象。
北服“互联网+艺术类专业报名考试”的模式既促进了工作方式的改变,极大地方便了考生,提升了报名考试的工作效率,又向学校准确及时地提供了艺术类专业考生的基础数据,为选拔优质生源提供了重要参考。提高艺术类专业报考数据的利用率,反馈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学校艺术类专业特色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是“互联网+艺术类专业报名考试”最大的意义所在。今后,“互联网+”不仅继续与北服艺术类专业报名考试进行深度对接,还将探索与教务管理、人才培养及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学校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1]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于扬.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公布“为国护盘”等入选[EB/OL].网易网,http://news.163.com/16/0531/15/BODGR3S50001124J.html?baike,2016-5-31.
[4]北京服装学院招生工作处.北京服装学院2018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报考指南[J].北京,2018(1).
[5]关于阿里云[EB/OL].阿里云网,https://www.aliyun.com/about/?spm=5176.792019 9.1146454.318.5c7c7d4c8zjgGY,2018-1.
作者简介
李挺,北京服装学院助理研究员,招生工作处副处长。
张莹,北京服装学院讲师,招生工作处科长。
聂玉章,北京服装学院助理工程师,招生工作处科长。
于洋,北京服装学院工程师,教务处职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