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人秀节目的底线规范

真人秀节目的底线规范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次,在本土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中,要以正确的伦理观为基础,不能挑战伦理与道德底线。

真人秀节目的底线规范

李杰伟

摘要: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形式已经占据了众多卫视的黄金档,坚守真人秀节目的底线思维,从价值底线出发确保真人秀节目的方向正确;从逻辑底线出发力求真人秀节目的内容真实;从责任底线出发落实真人秀节目的积极作用,才能助力真人秀节目的长远发展,实现其更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真人秀;价值底线;逻辑底线;责任底线

一、总言

“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和理想的辩证统一,底线伦理和终极价值指向的分别是现实与理想。在处理现实与理想的辩证关系中,始终绕不开的是底线伦理和终极价值的关系转变。”[1]可以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围绕着现实情况和理想状态的走向而发展,真人秀节目的终极价值是真人秀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探寻,是一种理想信念的信仰和追求。那么首先需要关注的必然是真人秀节目的底线伦理和底线思维,只有坚守住真人秀节目的底线思维和底线伦理才能拥有实现真人秀节目更高追求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真人秀节目在经历了国外的炙手可热之后,也于2005年登陆国内的电视银屏,并且成为电视节目众多类型中的独特存在。一方面电视真人秀往往伴随着不俗的收视成绩,另一方面不少真人秀脱离“真人”的节目形式,反而变成充斥着各种噱头的秀,面临着口碑两极化的趋势。在电视真人秀已经占据各大卫视的情形下,如何体现真人秀的本质,引导真人秀节目从单一的节目形式转化为成熟的电视产业,是值得研究的。国内真人秀的类型涉及婚恋、职场、娱乐、教育等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数真人秀的节目都有对于国外节目的模仿和移植成分,在引进版权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搬上电视屏幕。电视真人秀已经成为电视行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是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和繁荣的背后带来的争议和质疑声却从未停息。真人秀节目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是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方需要理性思考的,不俗的收视率背后并不完全代表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唯有正向的社会意义才能更好地体现此种节目类型的存在价值。

二、从价值底线出发确保真人秀节目的方向正确

在如今真人秀节目市场活跃、形式多样化的大环境下,真人秀节目在呈现于大众之时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及其要求,不悖于社会公德,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真人秀节目应该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日益成为人们合理娱乐、开阔思维的有效方式,并通过自身的价值导向作用正向影响受众。

真人秀节目这种电视形式自从传入国内以来,相应经历了照搬阶段和本土化阶段,真人秀节目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回顾近几年飞速发展的真人秀节目类型和样态,呈现出包含歌舞类、竞技类、演说类、游戏类等多种节目样态,既有情感回归与娱乐相结合的形式,例如《爸爸去哪儿》和《妈妈是超人》等,又有专业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结合形式,例如《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等。受众在其中能够感受到专业水平的魅力和综艺效果的呈现,大受欢迎。”[2]在日益繁荣的真人秀节目市场中,各类节目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平台上争取到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取得观众的喜爱与好评,使广大受众更新了对电视传媒的态度与观点,拓宽了视野,得到多元化的电视娱乐体验。然而真人秀节目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都未曾摆脱“寻利目的”的作用影响,真人秀的节目制作方和电视台一直在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通过真人秀节目这个平台谋求最大利益,而相对忽视了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与制约,忽视了对大众文化的正确引导,一味地满足大众对所谓“真实生活”的“偷窥欲望”,在这种错误的价值引领下,真人秀节目带来的不是思想的真正活跃和解放,而是大众文化之殇。正如张忠仁所言:“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商业化产物,借助于电视这一大众文化的传播平台,吸引受众,赢得收视率。貌似在这个过程中,电视节目方和大众都各有所获,但是实际上综艺娱乐使人们更多地追求轻松和快乐,反而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甚至带来了人类的思维被控制、丧失和消亡的不良结果。”[3]由此可见,在市场化的浪潮中,真人秀节目也难以规避经济利益的引诱作用,加之观众的猎奇欲望,使得此类节目在不当价值观引领下一味谋利,造成电视传媒领域的“趋利”恶性循环。真人秀节目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情景与虚构故事相结合的呈现手段,刺激与诱惑相结合的表现内容,平等与互动相促进的表现等,也客观上造成了此类真人秀节目难以避免的运行漏洞,造成了错误价值观指导下的错误表现形式,即真人秀节目的方向扭曲。“虚构的情节经过节目加工制作,貌似呈现出比真实更‘真实’的效果,也使真人秀节目游走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和认知欲求,真人秀节目正是利用了此功能,把真实和虚构结合,让观众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从而牢牢抓住观众的视线。真人秀节目推崇互动性与平等性,从根本上是为了聚拢人气,实现节目的商业价值。而且,节目制作方还可以通过各种电视手段影响受众的评判,使自己中意的选手胜出。”[4]受众的好奇心理本无可厚非,但是被没有受到正确价值观引领的真人秀节目放大地利用,并且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利益诉求的这种不当行为则需要引起反思。

因此,从价值底线出发确保真人秀节目的方向正确,就需要我们从价值观层面规范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引导。首先在引进真人秀节目的环节,我们要确保节目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及其基本要求。由于每个真人秀节目都不可避免地附着在本国主流意识形态上,因此,在引进环节要认清节目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不能使其影响到我国意识形态的稳定。其次,在本土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中,要以正确的伦理观为基础,不能挑战伦理与道德底线。最后,真人秀节目要以正确的认知观为指导,符合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节目的主要内容,并考量相应年龄段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认知发展特点,来进行节目的策划和制作。

三、从逻辑底线出发力求真人秀节目的内容真实

真人秀节目的魅力很大部分源自摄像机对于主角行为举止的真实记录。从众多真人秀的节目中,不难发现真人秀的“真人”成分抵不过“秀”的成分。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制作方人为地介入真人秀的主角,对主角进行引导和安排,呈现出制作方满意的“真人”秀。另一方面,真人秀的节目参与者不少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和媒体人,他们很清楚导演和制作方需要的节目效果,因此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做戏的成分和因素。这样一来,经过包装的真人秀节目就会在看似符合逻辑的要求下,显示出特殊的电视效果。

同样,如果呈现出来效果太符合逻辑,过于平实地记录参与者的行为举止,真人秀节目效果过于平淡,制作方则会通过特殊的处理来提升收视率。或者通过“神剪辑”将本来毫不相关的“桥段”拼接在一起,故弄玄虚地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或者通过断章取义类型的预告片来吸引眼球,或者通过在节目中增加各种画外音和旁白来引导观众的思维。事实上在节目播出后或者当事人澄清之后会发现这只是电视节目,或者说是制作方的一次炒作。这些典型的案例不胜枚举,在诸多受捧的真人秀节目中都可以发现。

因此,从逻辑底线出发力求真人秀节目的内容真实,就是要求真人秀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符合正常的逻辑要求,不能够以“神逻辑”来歪曲内容的真实情况和事情的真相。真人秀的逻辑底线就是要使节目在基本认知和常识约束下,使得节目的效果和呈现模式符合思维的正确形式和规律的要求。首先要确定真人秀节目的行业逻辑底线,逻辑基于事实。保证节目呈现出的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能够得到实践反复证实的,坚决抵制在没有充足理由支持下的推理和假想,造成节目播出效果的前后不一和逻辑混乱。其次,节目的制作方应立足于节目的参与者本身,发掘摄像机很难捕捉到的细小之处,洞察参与者最本真的直接表现,将节目的重心放在常规逻辑下的不常规发现。再次,电视真人秀媒体人要运用媒体人的批判性思维,也就是要能够反省。杜威是“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在他的理解中,批判性思维就是“对于支持它或它所倾向的某个结论的理由对信仰或知识的假定形式多进行持之以恒的、细心的、积极的思考”。[5]逻辑是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基础。[6]媒体人对于真人秀的制作成果要进行反思,经常性地进行总结,坚守电视真人秀制作的逻辑底线。

四、从责任底线出发落实真人秀节目的积极作用

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广泛且受众类型复杂多样,真人秀要实现电视传媒的正面作用,突出真人秀节目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主流宣传价值,合理利用名人效应,传递和扩大社会中正能量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深度,而非一味地使受众停留在对名人生活的“窥视”层面,以一种灵活、新颖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媒体平台对受众进行“隐性教育”,从而实现电视和网络媒体在宣传过程中的社会职责。

真人秀节目自从其传入以来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和局面,众多节目依然是对国外真人秀原创节目的“小修小补”,而非“原产”、“原创”于中国,众多节目的模仿和抄袭的叠加作用,造成了国内真人秀节目市场缺乏原创精神和观众的审美疲劳,而这与电视传媒的社会作用是相悖的,电视媒体需要传递给大家的是符合社会责任、理想道德、价值共识等精神追求的积极因素,需要传递的是鼓励人们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而非经过模仿、抄袭而来的“舶来品”,在缺乏原创精神、缺失社会责任的真人秀节目赢得收视率的同时,也会使电视媒体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亦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真人秀节目给社会带来了不求创新、不求突破之风,不利于人们形成勇于创新精神,不符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和要求,不利于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作为真人秀节目鼻祖的《超级女声》一开始也并未料想到会大获成功,但是它的成功客观上影响了一大批电视节目为了拼收视率走向了真人秀的方向,层出不穷的‘网红’频频占据热门头条,使得电视荧屏传导的不良风气蔓延至社会大众,相关责任主体也一次次做出限制令,以求严格把控节目质量。而今,在大量真人秀节目中仍然存在过分依赖‘网红’来博收视的情况。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中,‘现象级’的成功需要依赖于强大的原创力,原创则必须依靠大量的研发投入,这样才能在电视行业的竞争中异军突起。”[7]另外,真人秀节目还给社会带来了“不求真求实”之风,对媒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塑造带来了巨大阻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真人秀节目为赢取收视率、赚取高额利益忽视新闻事实的真实连贯性,断章取义,这种不良风气也会间接影响到新闻媒体工作者,导致媒体责任感的缺失。电视传媒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作为真人秀节目的受众也容易受这种不实之风的影响。“受众心理会融入传播情境中,自身感觉会随着传播环境中人物、事件、情景等要素的变化而感染。”[8]受众的这种“感同身受”会使人们逐渐“融入”责任感缺失的怪圈中,造成社会范围内责任感的沦落。(www.xing528.com)

因此,从责任底线出发落实真人秀节目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通过保证真人秀节目的积极效用,来实现节目本身对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引导大众树立真善美的价值理念。真人秀节目作为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节目形式,不仅具有传播内容的功能,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使命。首先,对于作为“舶来品”的真人秀节目,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利用其契合本土审美特质的部分,更重要的是结合本土文化传统加之创新精神,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真人秀节目,并且使这种勇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在广阔的真人秀节目市场中逐步凸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才能使真人秀类节目具有核心竞争力。其次,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方不应该一味追求“收视率”、“娱乐化”、“利益化”,而是应该本着“求真求实”、“对事实负责”的态度进行制作和宣传,在媒体日益发挥重大作用的社会环境下,媒介素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点所在,应该本着严谨真实的态度做好采编工作,从节目的基础环节确保“实事求是”,进而在社会中营造出真实的媒介氛围,让在真人秀节目中“感同身受”的观众,也渐渐在浸入式的阳光向上的“真实氛围”中,体会生活的正能量。真人秀节目应该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的责任担当,突出弘扬具有社会性的人的责任感,散发人性真、善、美的光辉,完成时代赋予人们的使命,助力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项目来源

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16JDSZK046)。

本文系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道德观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JS2012009)。

参考文献

[1]谭培文.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和实现[J].道德与文明,2010(1):27-29.

[2]张庆.电视娱乐传播的价值取向分析——兼评2013年中国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J].现代传播,2014(5):93.

[3]张忠仁.当前电视真人秀的传播困境与解决之道[J].现代传播,2010(10):81.

[4]周建军.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价值批判[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6.

[5]John Dewey,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Coller,1938,P9.

[6]熊明辉.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J].现代哲学,2006(2):118.

[7]张甜.国内真人秀如何走向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J].传媒观察,2014(8):15.

[8]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修订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98.

作者简介

李杰伟,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在读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