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原乐楼:明代建筑形式与艺术价值

阳原乐楼:明代建筑形式与艺术价值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阳原乐楼建筑形式,分四种类型。阳原乐楼大多是建于明代的歇山顶式。阳原的乐楼,多是由前台与后台组成。双塔村古戏楼阳原龙王庙乐楼之多,充分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历史久远。乐楼成为宣传群众、娱乐群众的文艺阵地。阳原的乐楼,是珍贵的戏曲文物遗产,许多具有较高的建筑和工艺水平,颇有艺术价值。2005年阳原县重点乐楼统计表

阳原乐楼:明代建筑形式与艺术价值

阳原是个文化古县,有着众多的建筑。全县301个行政村,多姿多彩的乐楼(戏台)就有184座,有的一村多座。旧时,仅西城东、西、南、北、城关就达19座,东城10座。这些乐楼多是为唱戏献神所建的固定演出场所,所以往往署名某某庙楼。其中,龙王庙乐楼最多,有106座,占乐楼总数50%多。这些乐楼绝大部分建于明代,少数建于清代中后期。

阳原乐楼建筑形式,分四种类型。一为歇山顶式。这种乐楼的顶部前后两出水,呈三角形。建筑形式古拙,年代也较早,一般是明代的建筑。二为卷棚歇山顶式。这种乐楼的后台歇山顶,前后部分为卷棚式。三为大殿式。这种乐楼建造精致,顶部像大寺庙里的大雄殿,飞檐斗拱,气宇轩昂。四为卷棚式。这种乐楼的顶部为一出水,呈半圆形。一般是清代建筑。阳原乐楼大多是建于明代的歇山顶式。

阳原的乐楼台墩,一般均为砖与长方形石条垒,其台墩高度分两种:一是站台式,台高六尺,观众须站于台下仰首观戏,后台正墙有一门,供演员攀梯出入。浮图讲村关帝庙乐楼就属这种台式。二是坐台式,台有三四尺高,观众坐于台下观戏,大多数村庄的乐楼均系此类台式。还有过道台,像东城玉皇阁乐楼,据考证此乐楼为明万历年间所建。它坐落在南街北口处,木制活隔扇,活台板,唱戏时装上隔扇和台板,台上面唱戏,下面可以走人,走大车。

阳原的乐楼,多是由前台与后台组成。前台有四根明柱,柱底有圆鼓开座基,中间木制隔扇分开前后台。隔扇上半部是见方三寸左右的木制方格或斜三角格窗棂,下半部是在隔扇上方正中,悬以匾额,有的两旁还配有戏画。前台两旁墙上绘有戏画、故事或山水画并题唐诗,真是诗情画意,图文并茂,优雅别致,颇为美观。后台正墙上有两个通风大圆孔,下有倒洗脸水的两个大石槽。也有的乐楼无通风、倒水设备。

双塔村古戏楼

阳原龙王庙乐楼之多,充分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历史久远。世代人民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于龙王的恩赐,每年必须为龙王献戏,早已成为乡规习俗。自明末清初,地方戏曲盛行以来,各地的戏班社一代又一代艺人随着骡驮,纷纷到阳原这块土地上献艺。请戏者多为村向龙王庙献戏祈雨、谢茬等,赶庙会戏者也在此例。庙会请戏者多为西城、东城以及大田洼村所辖凤凰山梧桐寺。“七七”事变前,每年农历六月,梧桐寺庙会极为热闹,请戏两班轮流演出三至五日,从早到晚十点钟,寺内乐楼歌声乐声不断。山南岭北的宣化、蔚县、怀安、阳原等各地客商、骡驮车载,纷纭杂沓来到凤凰山,经销京津货物。于是,寺外周围的山坡上大小布棚棋布,全是卖日用百货、饮食、茶水等摊点,加上赶庙会来看戏的人群,熙熙攘攘一番热闹景象。由此可见,乐楼早已不为神专用,而是半以献神、半以娱众的场所。龙王对此并无怪怨之意,既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年,也有亢旱禾焦、颗粒不收之时。(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注重国计民生,大力在农民群众中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破除迷信、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教育。同时,投资支农打井、开渠,兴修水利,旱涝保收成就显著。乐楼成为宣传群众、娱乐群众的文艺阵地。在农村普查乐楼题壁时,有人曾发现有的龙王庙废址上仍有香纸灰烬。可见,人们迷信龙王的思想根深蒂固,难以彻底清除。

阳原的乐楼,是珍贵的戏曲文物遗产,许多具有较高的建筑和工艺水平,颇有艺术价值。此外,绝大多数乐楼均有舞台题壁,上自清代,下至民国,数不胜数,乃是研究地方戏曲史的宝贵资料。

这些乐楼,有的年久失修自然坍塌,有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任意拆除,有的改作他用。幸存的乐楼,大多残破不堪。2005年,全县保存较完整的乐楼仅有25处。

2005年阳原县重点乐楼统计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