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骨疃掇树花兴起于北魏时期。那时,该村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建有两处铸造作坊,铸造犁铧、犁耳、炉底、车穿、车锏等生产和生活用品,供人们使用。据说,有一次铸造活动结束后,一位师傅把剩下的铁水随手掇在墙上,顿时出现了火花四射的壮丽景象,后来就被村人用在社火表演上,而且还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掇树花”。
掇树花不单是用铁水泼洒那么简单,而是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首先是炼铁炉炉温的控制,其次是铁质的挑选,还有辅料的添加,色彩的搭配,火候的掌握,出铁水的速度,掇铁水的速度和弧度都要恰到好处。一场精彩的掇树花活动,渗透了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慧,是群众社火文化活动中不可多见的一大创造。
掇树花表演,是夜间在其他社火表演结束时的压轴戏。一般由四位头戴草帽、反穿羊皮袄的艺人,把一勺勺滚烫的铁水掇在10多米高的城墙上。在城墙的反作用下,铁水炸成颗颗珍珠般大小的金黄色珠子四散开来,既像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又像黄中带红的倾盆大雨,更像金色的礼花腾空而起,铺天盖地洒落在空中、地上。艺人们轮番上场,用在水中泡好的柳木勺盛上铁水,掇出各种花样,伴随着每一勺铁水掇出的绚丽金花,引来观众不约而同的喝彩声。
揣骨疃掇树花 周润生 摄
看掇树花表演不仅成为揣骨疃村人的喜好,周边三五十里的村民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投亲奔友,聚集在揣骨疃村等待观看这场难得一见的文化盛宴。
揣骨疃掇树花活动,于20世纪70年代中断,到现在将近40年了,老艺人多数已经离世,健在的艺人年纪都在70岁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原来的堡墙已经拆除,没有了场地,另外掇树花成本比较高,况且有一定的危险,现在的年轻人没人愿意学习这门技艺。(www.xing528.com)
2015年,在改造、提升农村面貌工作中,揣骨疃镇党委、镇政府和村党总支、村委会决定恢复掇树花这一传统文化活动。筹集资金80多万元,修建民俗文化广场,新建树花墙,让老艺人收徒传艺,培养青年骨干。
揣骨疃掇树花技艺的传承人叫郭生林。他1947年1月出生在一个铁艺作坊家里,从小受家庭影响,吃苦耐劳,聪明好学,是作坊里人见人爱的小机灵鬼。1962年,他小学刚刚毕业,为了多挣一份口粮,放弃学业,跟随父亲在村办的铁艺作坊学徒。由于他自幼受父亲的熏陶,什么都学得很快,不到一年就成了技术能手。掇树花这门技艺要求很严格,首先要机灵,有力气;其二,铁水温度1200℃,很容易伤及身体,必须有一定的胆识;其三,因为展示这项技艺的机会很少,所以必须平时坚持勤学苦练,增强臂力,到时才会发挥正常。2016年,揣骨疃镇举办首届民俗文化节,他与徒弟们自愿承担了掇树花表演,表演得十分成功。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进行了现场直播,石家庄、张家口、大同等多家新闻和网络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2016年10月14日,阳原县举办第四届国际毛皮文化节,郭生林和他的徒弟们进行了掇树花的精彩表演,那钢花迸溅、绚丽夺目的迷人景观,受到现场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目前,揣骨疃镇已经制定出掇树花五年保护发展规划。2016年,恢复活动,建立档案;2017年,完善场地绿化、美化、硬化;2018年,系统培训青年骨干10名;2019年,完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的归档,完成场地看台和舞台的整合;2020年,达到4A级旅游景点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