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辽统和年间,圣宗皇帝为躲避战乱,把三岁的太子送到重泰寺,托付和尚抚养。转眼十五年过去,十八岁的皇太子天生丽质,身体不胖不瘦,个子不高不矮,浓眉大眼,面若桃花,见人先施佛礼,说话和蔼可亲,真是世间少有的美男子。附近的大姑娘、小媳妇竞相上庙敬香,以一睹太子的尊容为快。有的还以乘凉喝水、求佛问事为名,说上几句甜言蜜语,撩拨得太子春心萌动,心神不安。可太子看破红尘,一心修佛向善,几次招他回朝都被拒绝。为了排除干扰,太子毅然迁至北山根的前台寺坐庙。到了前台寺,敬香的村妇还是络绎不绝,最后太子又迁到了北山里的后台寺。
后台寺远离村庄,周围松树、柏树、桦树、椴树满山遍野,浓郁葱茏,一股泉水顺沟而下,叮咚作响,青山绿水,幽雅恬静,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但山中常有豺狼虎豹出没,又有一些地痞流氓时常到寺里要款抢粮,皇帝听说后,派了一个名叫马主的武将率兵驻扎在后台寺附近,一来保卫寺院和太子的安全,二来教寺内和尚习武。马主教的武术很奇怪,一不教南拳,二不教北腿,十八般兵器一概不教,只教一种火箸功。火箸也就是老百姓叫的火筷子。他给每个和尚发两根火箸,让他们每天在家里院外用火箸打飞蝇。太子与和尚勤学苦练,功夫渐进,只要看见一只苍蝇在眼前飞,一举火箸便能打落在地。
一天,和尚们在院中乘凉,大家又谈论起了火箸功。一个小和尚对马主说:“师傅,咱们的火箸功是不错,师哥竟能把一只金钱豹打跑,可只能防守,不能出击呀!”马主也不答话,取出六支火箸,站在正殿窗下对众和尚说:“我现在打前殿的后檐椽头,你们说从第几根开始吧!”小和尚说:“从第十一根!”话音刚落,马主随手甩出一支支火箸,六支火箸分别打在第十一根到第十六根的椽头上,而且都正中椽头的中心。全寺和尚一片欢呼,从此大家又练开了甩火箸。(www.xing528.com)
有一次,三个歹徒趁马主不在,手持红缨枪来寺里抢劫,和尚们正想一试火箸功的威力,与歹徒展开了搏斗。没用多大工夫,三支红缨枪头全被打飞,两个歹徒枪杆也被打断,其中一个见势不妙,用枪杆一点地,企图跃上庙房逃跑,就在他点地的一刹那,太子甩出一支火箸,把那歹徒的一只手与枪杆穿在一起,疼得他喊爹叫娘,三个歹徒连忙磕头求饶。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歹徒敢来骚扰了。这个地方后来就叫马主部村。
后来,皇太子坐化在后台寺。据传兴宗皇帝为太子举行隆重葬礼,并赠大量随葬品,把太子埋葬在后台寺北的大山上。为防止盗墓,建造了许许多多假坟丘,直到现在,那里的大山还叫太子坟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