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原石峰山:皮毛加工技术监管,促进家乡皮毛业发展

阳原石峰山:皮毛加工技术监管,促进家乡皮毛业发展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石峰山被任命为县工业供销经理部业务员。天津畜产公司领导见到石峰山,便把一批极碎的进口材料分配给阳原,由他来组织加工生产。石峰山虽然离开了阳原,但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皮毛业的发展。1982年,石峰山退休后仍被原单位留用,继续做皮毛外加工技术监管工作。为保证加工质量,石峰山把阳原皮毛公司各加工点按技术水平分为若干级,根据级别分配生产任务,发放原材料,确定加工产品档次。

阳原石峰山:皮毛加工技术监管,促进家乡皮毛业发展

(1919~1991年),阳原县揣骨疃镇西马圈村人。出生农民家庭。兄弟5个,他排行老五,人称“石老五”。15岁时,因家庭贫困,到张家口学习“毛毛匠”技术。由于生性灵巧,悟性高,不久即成为技术骨干,受到老板的器重。三年徒满后,经人介绍到北京一家皮局当技术工人,后转赴天津私人皮坊。因其对皮毛材质有独到的鉴别能力,老板就让他跑业务。就此他结识了许多皮毛生意人,对皮毛市场的行情、经营方式、销售渠道有了全面的了解,逐渐萌生自己创业的想法。之后,他更加留意与一些皮毛商贩建立关系,为日后创业打基础。经过几年的筹备,石峰山毅然离开工作多年的老皮坊,独自办起皮毛作坊。他有技术,又有多年的市场营销经验,不几年就成为天津一带很有实力和名气的皮毛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划定为小业主。公私合营时,他加入天津畜产公司皮毛厂,担任工段长,是厂里的技术权威。期间,他培养出大批皮毛技术人才,有许多徒弟后来还走上领导岗位。

1966年9月,石峰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黑五类”,遣送原籍西马圈村劳动改造。年近50岁的他,由于从小一直搞皮毛,对农活不熟悉,又加上身体不好,农村体力活实在干不了。1968年,无奈的“石老五”想到早年相识的皮毛艺人武瑞、韩汝祥。时值俩人正在揣骨疃村皮毛厂管事,于是他就找武、韩帮忙,揽到一部分皮毛加工活。回村后,石峰山征得同意办起一个小型村办皮毛加工厂,他既当师傅又跑业务,在阔别多年的出生地干起老本行。(www.xing528.com)

1974年,县工业供销经理部得知石峰山的情况,聘他以临时工的身份当技术员,负责耗料、质量、交货期技术指导和监管。1978年,县皮毛加工业在一无原料、二无产品销路的情况下逐渐萧条。这时,天津口岸有人向县工业供销经理部领导推荐石峰山,说此人在天津皮毛业界很有威望,如能将此人请出来保证能解决你们目前的困难。于是,石峰山被任命为县工业供销经理部业务员。天津畜产公司领导见到石峰山,便把一批极碎的进口材料分配给阳原,由他来组织加工生产。得到原料后,石峰山和经理部领导便开始搞试验,先后在5个皮毛加工厂试制水貂、狐狸、射鼠等6个皮种、18个图案的出口高档细毛褥子。当这些残次皮、下脚料、皮楂子变成毛平颜色顺、图案新颖别致的皮毛产品拿到天津后,行家们赞不绝口。从此,天津畜产公司每年都与阳原工业供销经理部签订生产加工合同。工作中,石峰山不计个人得失,不辞辛苦,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沿乡村动员办皮毛厂,并帮着找技术人员,提供原料,包销产品。为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他亲自去北京、天津请退下来的皮毛老艺人到阳原工作。由于日夜劳累,着急上火,他起了“搭背”(痈),皮肤腐烂化脓在脊背上形成一个茶碗大小的坑,用氢氧水清洗时,脓物冒着烟雾嗞嗞作响。但他坚持不住院、不休息,一边治疗,一边工作,每天奔跑在各加工点指导生产。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多次受到县领导表扬。

1979年,经落实政策,石峰山复职回到阔别多年的天津畜产公司皮毛厂,被安排到裘皮科工作。石峰山虽然离开了阳原,但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皮毛业的发展。他把阳原作为天津皮毛厂的主要加工合作单位,大量的、高档的加工任务分到阳原,因而使阳原的皮毛加工业得以迅速发展。1982年,石峰山退休后仍被原单位留用,继续做皮毛外加工技术监管工作。他对阳原皮毛业的关注一如既往。为保证加工质量,石峰山把阳原皮毛公司各加工点按技术水平分为若干级,根据级别分配生产任务,发放原材料,确定加工产品档次。人们都说石峰山是推动阳原皮毛业发展的功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