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思怀柔:上思的地名沿用1200多年,文化底蕴深厚

上思怀柔:上思的地名沿用1200多年,文化底蕴深厚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天宝初年,在今上思县城东北部设置羁縻上思州,此为上思得名之始。上思位于瀼水上游,瀼水下游有思陵州、思明州,故而得名。到了元代,朝廷实行土司制度,羁縻上思州由土官统治,隶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左江思明路。明代仍称为上思州。民国时期先后改称上思府、上思县。上思之名已经沿用了1200多年,自民国二年上思建县至今也有百余年,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上思怀柔:上思的地名沿用1200多年,文化底蕴深厚

上思县属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十万大山北麓。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十万大山”,广西境内还有“九万大山”“六万大山”。

上思这块土地最早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是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今上思县境西南部设置的瀼州。唐天宝初年,在今上思县城东北部设置羁縻上思州,此为上思得名之始。上思县名来源众说纷纭。一说是以山为名。上思城北有一座山,远远看去,像一头狮子盘踞在那里,古人称狮子为上等动物,认为狮子能给人带来好运,因此把这座山命名为狮山,也有人把它叫成思山,上思州就是以这座山来命名的。另一说是以水为名。上思位于瀼水上游,瀼水下游有思陵州、思明州,故而得名。

唐代至宋代,朝廷对上思一地实行羁縻之治。到了元代,朝廷实行土司制度,羁縻上思州由土官统治,隶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左江思明路。明代仍称为上思州。清代改为上思直隶厅。民国时期先后改称上思府、上思县。

上思人民在土官统治的几百年间,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被动卷入土官对中央统治的反抗斗争中,还因土官之间互相敌对、官族内部互相残杀而被波及。明代至清代,上思人民经历了改土归流与复土的斗争、州府无官长达17年导致的社会动乱、豪绅与富豪之争引发各乡之间相互仇杀等风波。民国时期,地方军阀混战、征粮拉夫,民众苦不堪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先后8次入侵上思县城,烧杀掳掠,遍及城乡。(www.xing528.com)

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岁月里,世代居住在上思的各族人民,在历次斗争中坚忍不拔、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给后人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明洪武二年(1369年),黄英杰率军1万余人起义,围攻郁林州;清咸丰三年(1853年),陆高鸿、罗国祥在平偕圩(今上思县叫安镇高福村)成立天地会,组织群众起义,斗争持续4年之久;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黄三组织三点会,创拜台,率7000人起义,斗争持续3年;民国十六年至二十年(1927—1931),以黄名山为首的第六区农民运动,开展反贪官、打土豪和抗捐税斗争,并一度攻陷上思县城。这一系列的斗争,尽管均以失败告终,但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统治阶级在当地的统治地位。

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如抗法英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黑旗军重要将领、反帝英雄人物吴凤典,还有参与领导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镇南关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的辛亥革命元老关仁甫,等等。

上思之名已经沿用了1200多年,自民国二年(1913年)上思建县至今也有百余年,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