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所列的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适用范围。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学校的统考和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缺乏内在自尊。“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为人格缺陷、品行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以下所列的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适用范围。

1.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正常人在面临各种压力情境,特别是在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也会出现焦虑反应,但他们的焦虑与客观情境的威胁程度是相适应的。

焦虑症的表现是:

(1)情绪方面:紧张不安,忧心忡忡。

(2)注意和行为方面: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作出决定。

(3)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等。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1)学校的统考和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缺乏内在自尊。

(2)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

(3)学生的个性过于争强好胜,缺乏对于失败的耐受力等。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

(1)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

(2)采用认知校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

(3)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有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

抑郁症的表现:

(1)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

(3)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

(4)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

(1)行为主义者认为是由于多次不愉快的经历、生活中缺乏强化鼓励造成的。

(2)精神分析派认为来源于各种丧失和失落(失去爱、失去地位)。

(3)认知派认为,抑郁源于个人自我贬低式的思维方式或者不适当的归因方式。

治疗方法有:

(1)首先要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与鼓励。

(2)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调整当事人消极的认知状态。

(3)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成功与愉快。

(4)服用抗抑郁药物。

3.强迫症(www.xing528.com)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儿童正常的强迫行为包括反复玩弄手指,摇头,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等。不应把儿童在特定发育年龄出现的这种现象视为异常行为,只有在这类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造成严重的适应不良时,才可考虑是否属于强迫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

(1)强迫性计数。

(2)强迫性洗手。

(3)强迫性自我检查。

(4)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强迫症产生的原因为:

(1)社会心理原因。包括学习过度紧张,家庭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等。

(2)个人原因。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

治疗方法有:

(1)药物治疗。

(2)行为治疗。如暴露与阻止反应。主要用于控制当事人的刻板行为。

(3)建立支持性环境

(4)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行为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为人格缺陷、品行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

表现:人格障碍有很多种类型,如:(1)依赖性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或者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有两个特点,一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与关心,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

产生的原因: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

治疗方法:

(1)可以采用观察学习的方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行为范例。

(2)奖励当事人的积极行为,惩罚他的消极行为。

(3)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6.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8.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治疗失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