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联结学习理论及其规律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联结学习理论及其规律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又称为联结派学习理论。联结派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联结学习理论及其规律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又称为联结派学习理论。联结派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试误论)

1.代表人物:桑代克(西方教育心理学之父)

2.经典实验:饿猫开迷箱

3.观点

桑代克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1)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而且这种联结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

(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效果律指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削弱。

练习律指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准备律指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在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则感到烦恼;反之,当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4.在教育中的作用

(1)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多尝试。

(2)促使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积极结果。

(3)让学生形成大量的刺激-反应联结,反复练习。

(4)重视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不能搞“突然袭击”。

(二)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通过对狗的消化腺分泌变化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2.经典实验:狗听铃声分泌唾液

四个概念: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时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1)获得与消退

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削弱,并最终消失,即条件反射的消退。

(2)泛化和分化

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4.在教育中的运用

创造快乐学习事件作为学习的无条件刺激,设置温馨舒适的课堂环境,提升学习兴趣,消除厌学情绪。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创始人:斯金纳

2.经典实验:斯金纳箱——老鼠按压杠杆

3.观点

(1)行为的分类

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如无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由有机体主动发出的行为,如条件反射。(www.xing528.com)

(2)学习的实质: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操作)的概率。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强化、消退、惩罚。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作用的类型分为: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这两种作用都是在反应后撤除了厌恶刺激,加强了同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属于负强化的原理。

【说明:区别逃避与回避看刺激物是否出现,如果出现则是逃避,反之则是回避。】

消退: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

惩罚: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惩罚有两种形式:呈现性惩罚和移除性(取消性)惩罚。呈现性(正)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移除性(取消性/负)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某一刺激,以抑制或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

4.在教育中的运用

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

试题再现

1.(单选)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都认为,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

A.动机 B.需要

C.强化 D.动机

2.(2020单选)李刚厌恶抄写数学公式。某次数学课上,李刚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让李刚抄写公式。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答案】C;C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创始人:班杜拉

2.经典实验:观察学习实验——宝宝玩偶

3.观点

(1)学习的分类

参与性学习:通过实践并体验行为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性学习:也叫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

(2)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注意: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如果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的重要特征不予注意,或无正确的知觉,就无法进行学习。

保持: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适当的表象保存起来。

再现: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以做出正确的反应。

动机:再现示范行为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指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行为后果而受到的强化。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是指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4.在教育中的运用

(1)榜样教育;(2)奖惩教育;(3)道德教育;(4)行为习得。

试题再现

(2020单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体现了哪种学习的作用?(  )

A.观察学习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