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发展,不仅指认知的发展,还包括人格等社会性的发展。本节将主要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又称个性,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自我意识三个方面。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试题再现
(2019单选)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的是(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需要
【答案】B
(二)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
2.稳定性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针对人格说的。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就比较困难。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www.xing528.com)
3.整合性
当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分裂人格”。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家庭教养模式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方式。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3.同辈群体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