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需要,现代教学媒体已步入课堂,填补了粉笔、黑板、教科书、挂图、卡片、模型等传统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伴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学生们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一是学习兴趣浓了。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一些生涩难学的课程,通过现代媒体的辅助教学,使课堂变得趣味无穷。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声像俱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势,把拼音教学、识字教学、运算教学、英语中的学词学句等枯燥又必须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机盎然。设计了《游乐园》《闯迷宫》《动物乐园》《过猴山》等课件组织课堂教学,将平淡无味的学习内容融进有趣的游戏中、生动的童话故事中,从而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去体验、去获取。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消化了课本知识,增强了学习兴趣。尤其是一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也从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消除了学习心理障碍。
二是学习方式多了。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不是单纯地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而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自由交流式的学习、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个性化的学习,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主动追求的乐趣。尤其是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些学生能在电脑上绘制自己喜爱的绘画作品,并参加各种电脑绘画竞赛;有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制作各种电子报刊;有些学生能与老师一起设计制作课件;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能在网上搜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进行加工,带到学校与师生共享;喜欢朗读的学生运用录音机录制自己得意的作品,展示于众,获得成功的喜悦。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了,学习的道路宽了。
三是思维活了。课堂中引进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动态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中有时为了一个问题,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各据一理,各抒己见。在许多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中,学生的思维“活”了起来,学生变得有个性了。
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我设计制作了圆明园今昔对比的动画课件,使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精美与今日的残垣断壁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一美一惨的对比中,学生产生了各种感受,两个课件的辅助使学生在“你认为圆明园要不要重修”的话题中思维活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又如在《捞铁牛》教学中,我制作了捞铁牛过程的动画课件,学生在模拟的打捞现场中,想到了一些生活中利用浮力解决生活难题的事例,想到了其他打捞办法,更可贵的是还有人对怀丙和尚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怀丙和尚打捞铁牛时要将2只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这样做,要装16只船的沙子,还要往河里铲掉16只船的沙子。既浪费时间,又耗费人力。如果再准备2只空船,把泥沙直接铲到2只空船里,再用这2只船去打捞另一只铁牛,这样做省时省力,使打捞工作更轻松。
现代教学媒体虽给课堂教学带来春风,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泛滥现象。
一是教师的操纵由幕前走向幕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还要掌握一些新的教学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为了符合时代的需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许多教师将目光投向了现代教学媒体,将改变自己、重塑自我的希望寄托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上。因此出现了一种错误倾向:课堂中多用现代教学媒体就意味着自己适应了时代的需要,适应了新课程的改革,就意味着自己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正是这种倾向,导致出现了我们有目共睹的现象:课堂具有现代气息,但缺乏个性突现;课件展示五彩缤纷,课件切换应接不暇,收到的效果只是眼球的疲劳。现代教学媒体成了教师转变自己操纵课堂的方式,由“人灌”变“电灌”,学生的一切活动仍在教师的操纵之下,教师只不过是连接每一课件的纽带和桥梁,硬将学生拉入自己的套圈游戏之中。若学生稍有超越,就会出现一些尴尬现象,无法做到环环相扣。我曾看到这样一堂课例:一位教师在执教《骄傲的孔雀》时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他先展示了一幅有配音的孔雀图,孔雀来了一段自我介绍后提出了第一个学习要求“读课文画生字词”;学生学习后老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后又提出第二个学习要求“读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书回答后,接着提出第三个要求、第四个要求……就这样逐段学习、逐段分析、逐段讲解,就连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都由教师来评价,不管学生学得怎么样,无非就是这几句话:“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请继续努力。”“大家学得可真棒,请继续努力。”……从当时的课堂气氛看,学生的兴趣很浓,学习也很投入,都乐于按教师的要求去学习,而且课堂上教师也做到了新课改提到的“少”讲,似乎很成功,但听后细细琢磨,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何区别?这位教师虽说得少,但取而代之的是那位美丽、吸引学生的“孔雀老师”,是它在操纵着整个课堂,操纵着全体学生的一切活动。学生虽兴趣盎然,但缺乏创新的思维,缺乏个性的展示。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是因为学生被这种接触不多的“俏丽”媒体所吸引。当这种继续传统教学模式的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又会恢复到传统教学中沉默不语、一问一答的状态中。这样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只不过是在传统模式的外表上加了一层精美的包装而已。(www.xing528.com)
还有一些教师在制作问题性课件时,展示的答案是唯一的、不可更改的,学生不得越雷池一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理解难以得到认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挫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虽说这些教学模式因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而发生了变化,但实质上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当然,这并不是否定传统,而是说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教师不能从幕前走向幕后,始终舍不得丢弃自己手中的指挥棒。
二是媒体的使用只讲求花样无实用价值。在有些使用现代媒体教学的课例中,我们看到教师为了使用媒体而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媒体。在课件的制作或媒体的使用上只讲求花样却无实用价值,课堂中媒体的使用过量、过多、过时。一些数学老师在习题的课件设计中设置了无关的声音和图画来丰富课件,过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一些语文老师在课件制作之前,没有找到所需的图片等资料,便将与所需相差甚远的图片等资料牵强附会地展示出来,不但没有起到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作用,反而引出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场面。这些做法只加大了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训练功能,没有很好地处理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使用、扬长避短的作用。传统的教师板书既给了学生规范书写的模板,又给了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空,也给了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的记忆,而一闪而过的银幕取代了这些,颇有本末倒置之嫌。
发现了现代教学媒体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巧用媒体,扬长避短。制作课件或使用媒体要做到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服务,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服务,为学生的发展需要服务。
一是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服务。无论是传统教学媒体还是现代教学媒体,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不管在怎样的教学情境中,一旦丢掉了教学目标,任何付出都是徒劳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化作用和训练功能,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具有个性、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合作精神、会学习勤思考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学生。在选用媒体或制作课件时不能片面追求内容的广与全,画面、声音的美与真,而应以实用有效为前提,以课件能否突破重难点为标准,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使课件运用合理、得体、自然、生动而又深刻。一句话,课件的制作或媒体的选用要务实,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二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交互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利于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不能只在手段上替代传统教学媒体,而是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灌输轻启发、重教法轻学法等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多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三是为学生的发展需要服务。因此,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组织教学时,要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课件的制作或媒体的选用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交往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既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要使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要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用自己的内心世界、亲历体验感受学习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写景的课文,如《西湖的绿》《迷人的张家界》《桂林山水》《荷花》等,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对于我们这些偏远山区的大部分孩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这就需要教师搜寻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满足学生想亲历目睹的愿望。又如一些时空跨度大、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的课文,如《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等,也需要教师搜寻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总之,课件的制作或媒体的选用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创新的能力。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取决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取决于现代教学模式的需要,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它的使用离不开教师,但也不能代替教师。当一切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服务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时,这才是教育的现代化。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巧用媒体,扬长避短,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