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研究者、开发者。如何在学案教学中发挥教师研究者、开发者的作用,我自身的做法是: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案例二:小小辩论家
《乌塔》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14岁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对于我们有些没出过远门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在设计学案时,通过对教材、对学情的分析与研究,我觉得这篇课文通俗易懂,语言文字的理解没有大的障碍,课文中的主人公乌塔与我的学生年龄相差不多,但她的所做所想是学生们可想而不可做的,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于是,我在学案中设计了以“你赞成乌塔这种独自旅游的做法吗?为什么?”为主题的读书辩论会。
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案设计,学生们很感兴趣,我适时加以引导:“要想使自己的观点立住脚,成为一个最佳辩手,就从课文中找证据,从阅读中感悟、寻找生活中的感受。”如此一来,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大概他们都想在这场辩论会上大显身手,展示一个最佳辩手的风采。
经过一段时间读书找证据的准备后,辩论会开始了。一连几个同学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均表示赞同乌塔的做法,看来今天的辩论会是徒有虚名了。
正当我为此遗憾的时候,常明站起身说:“我不同意上面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不赞成乌塔的做法,假如她迷失了方向,向别人询问,那人一看是个外国小姑娘,起了歹心,那太危险了!”
一边倒的局面被这机敏的姑娘打破了!
马华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向常明发起“进攻”:“你认真读课文了吗?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乌塔为了这次旅游准备了三年,并且在家里就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期,她不会出危险的。”
“即使不迷路,即使计划很周密,但也有出差错的时候。万一钱丢了,万一设计好的旅行路线图丢了,万一在火车上睡着下错了站……这些谁也说不准呀!”一位常明的支持者立即站起来反驳。
“我觉得你们二位真是杞人忧天。书上不是说乌塔每到一个城市就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困难时请求帮助吗?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相信乌塔也会像《小鬼当家》中的‘小鬼’一样想出办法的。因为乌塔是一个有胆量、有主见、有魄力的女孩,如果不是这样,她绝不会一个人去游欧洲的。”马华的支持者也能言善辩。(www.xing528.com)
一场论战开始了!
“乌塔确实是一个有胆量、有主见、有魄力的女孩,可是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你就能保证乌塔不会遇到危险吗?骗子随处可见,各种受骗的人、受骗的事已是屡见不鲜,何况乌塔是一个小姑娘,又独自一人。所以,我觉得独自一人出门旅游太危险。”
“我觉得世上还是好人占多数,世界不像你说的那么恐怖。说明乌塔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强、见多识广,而我们很多孩子难以摆脱依赖性,做事前怕狼后怕虎……”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确使我佩服,可是她还未成年,考虑到自己的安全了吗?了解世界是正确的,可是危险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我们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让父母担惊受怕,这样做太自私了。”
…………
论战就这样进行了一节课,辩论双方各据一理,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难分胜负。这场辩论表明孩子们充分阅读了课文,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见解。今天,我切实地感受到孩子们长大了。
由案例而思:传统教学中的“交往”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定学。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渐渐丧失,学习被动依赖缺乏个性。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打破了“以教定学”的模式,走向“以学定教”的局面,尤其是学案教学,更能体现这种新思想,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思维从而得到了发展。这样,教师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者、开发者。
总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加强,离开教师正确的主导,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不可能自发形成。因而,我始终坚持这一点: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不是课堂的主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