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背景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与人们观念的改变,男女青年对待爱情的观念与态度也在变化和发展。面对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大学生应如何理解和对待恋爱与爱情,这是关系他们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
任务驱动
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有哪些?
爱情是指男女双方在相互交往与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彼此爱慕和依恋的情感。爱情有不同于其他情感的基本特征。
爱情总是从双方相互吸引开始的。男女双方具有相互吸引的魅力才能产生爱情,否则,就难以产生爱情。这种相互吸引的魅力可能来自外表的吸引,如女性面容姣好、身材苗条,男性相貌英俊、身材高大;也可能是由于内在的思想和人格而产生的魅力,如男性气度潇洒、刚强正直、宽容大度,女性活泼、开朗、端庄而温柔等。
男性和女性的魅力并非完全客观,往往因人而异。一个女生对男生甲来说具有魅力,可能对男生乙来说完全没有魅力。男性对于女性来说也是如此。一见钟情就是基于男女双方的魅力而相互吸引,这是发展爱情的良好基础。但是,一见钟情缺乏彼此之间思想、志趣、情感和性格的深入了解。所以,它还不是成熟的爱情。
男女之间产生爱情之后就会在情感上相互依恋,希望长相聚、永不分离。热恋时形影不离,一旦分开便终日思念,期盼重逢。那种所谓“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一朝拥有”的观点只是追求一时的情感寄托和消遣,并非真正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互相爱慕、互相依恋、互相忠贞于对方,容不得第三者的介入。所以真正的爱情必然具有排他性和纯洁性。
男女之间由于恋爱的进展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身体接触,如接吻、拥抱等,是感情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缔结爱情的基础。
但是,人的爱情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不能单纯地把爱情与性爱画等号,以为只有发生了性爱才是爱情,没有性爱就不是爱情,这是一种简单化的庸俗看法,因为性爱并不是爱情的唯一标志。
现代人的爱情一般是经过恋爱而形成的。恋爱是男女双方由相互吸引开始,进而相互爱慕、相互依恋、相互知心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3个阶段。
恋爱首先产生于相互吸引。这种相互吸引可能是由于双方的魅力而“一见倾心”,也可能开始时并无好感,只是由于接触多了才产生好感。但不论以哪种方式开始,总是双方能互相吸引,不见面时就想念他(她),并产生种种关于对方的想象。这往往是“单相思”的阶段。
这是恋爱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一般的情况下,当双方基于互相吸引而进行交往以后,总是朝着情感升温的方向发展,双方都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的优点,去做一些使对方满意和高兴的事情,甚至尽量去美化对方。但是,这种情感的升温过程也可能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而中途产生挫折,如发现对方不忠诚、对方恋爱的动机不纯、家庭反对、某些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等都可能使恋爱关系中断或者破裂。
什么叫建立爱情?这是双方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与了解达成了进一步发展情感的默契,或者彼此明确表态向着缔结婚姻的方向发展。总之这是正式肯定彼此之间的恋爱关系。双方开始从共同的关系来考虑问题,情感更加亲密,下一步的发展就是缔结婚姻。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文化层次最高的一部分,较之其他同龄人以及历史上的大学生,他们的恋爱具有明显的特点,可概括为“三性”和“四化”。
(1)恋爱心理的普遍性。大学生年龄多数在18~23岁之间,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虽然身高、体重、内分泌等尚在不断变化中,但要求接近异性、拥有意中人却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一时期容易产生情窦初开的恋爱心理,因此高年级学生有谈恋爱的,低年级学生也有谈恋爱的。
(2)恋爱需求的特殊性。大学生的恋爱一般只谈爱慕之情,交流对学习、对人生的看法,很少或者根本不讨论结婚、建立家庭、举办婚礼、生儿育女等具体问题。这是由大学生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上学期间,他们的工作岗位尚未确定,经济上还没有独立,要依靠国家、父母或者其他亲人的资助才能维持学业和生计。而恋爱是选择配偶的过程,恋爱—婚姻—家庭是个整体。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明确了恋人关系之后,过不多久就会开始商量着确定结婚日期、筹办婚礼等具体事项,双方的矛盾往往就在这些实质性的问题上暴露出来。而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接触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带有浪漫色彩。但是,他们的恋爱基础不够坚实,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如毕业工作不在一个地方等,便会产生动摇甚至分手。
(3)恋爱确立的自主性。在大学里,男女大学生的平等权利与平等价值观特别突出,反映在恋爱问题上,一般都是自己做主,个性特点强,并不信奉什么统一的模式。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明确恋人关系前一般要征求长辈或同事的意见甚至第一次见面就在家里进行,明确恋人关系后,双方家长来往密切,长辈指导贯穿在各个环节中。大学生则不同,自己看准了就追求,甚至确定了关系连家长也不知道。
(1)普及化。当前,在大学生中,有人说有一股“恋爱热”,也有人说是一股“恋爱风”,这都不为过。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高年级学生高达50%~60%,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www.xing528.com)
(2)低龄化。大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级学生,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他们有的刚进大学校门就走进了恋爱圈。
(3)公开化。过去,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让人知道的心态。时下,只要你步入大学校园,便可能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卿卿我我,旁若无人。
(4)多元化。以往大学生谈恋爱多以结婚为归宿,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以婚姻为目标,恋爱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
恋爱动机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恋爱类型。根据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和了解,大学生的恋爱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有正确的恋爱动机,能够以理智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性爱与爱情的关系,恋爱双方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有共同的理想和抱负,把事业上的成功作为爱情持久的目标。这种恋爱类型基于对未来事业的严肃考虑,按照志同道合的择偶标准来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这是一种崇高理想编织成的爱情。他们不仅把恋爱看作人生的乐趣,而且把幸福的爱情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他们认为恋爱既可以使双方进步,又可以使大学生活充实愉快,所学专业的不同又为将来事业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有的谈恋爱的同学彼此在学习上相互鼓励,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双双获得奖学金,双双入党、考取研究生等。许多事实证明,只要把恋爱与事业统一起来,用事业的目标引导爱情的航向,就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力量,成为净化人格、推动事业前进的巨大动力。但这种类型在大学生恋爱中所占比例较小。
有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认为,人生的大事是工作和家庭,在大学期间找个理想对象是主要任务;有的同学担心毕业后谈恋爱没经验,不如在学校先“见习见习”;有的怕错过机会,尤其是女同学,担心毕业后谈恋爱难,到社会上难遇知音,在大学不谈恋爱,将来弄不好会造成“老大难”问题,于是纷纷加入恋爱行列。还有一部分同学谈恋爱是基于对未来家庭的考虑,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标准,选择了恋爱对象。这类生活型的恋爱是理智的、正常的、现实的,他们之间在学习上相互促进,生活上相互关心,恋爱动机也是纯正的,其特点如下。
(1)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比较妥善地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使二者统一起来,不因谈恋爱而影响学习或其他方面的进步。
(2)从他们的择偶标准来看,能够把道德品质、兴趣爱好、知识才干放在首位,而把容貌外表放在次要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毕业去向。
这种恋爱类型表现为感情胜过理智,常常处理不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陶醉在爱情之中。他们忘掉了一切,把主要精力用于谈恋爱,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消磨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浪费了青春年华,荒废了学业。在高校,因谈恋爱而导致经常不上课、不做作业、在成绩方面出现问题的人屡见不鲜。这些同学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们认为爱情就是一切,只盯着眼前的事物,沉迷不醒,被爱弄得神魂颠倒,失去了理智。因此,这种恋爱经不起浩瀚波涛的冲击,或被击得粉碎,或被怒涛所淹没。
有人说,谈恋爱在大学里已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趋势。因此,有的大学生谈恋爱是受“大趋势”的影响,受到别人的感染。他们看到身边同学都有了情侣,为了不使自己显得太无能,太没魅力,于是也学别人的样子,匆匆地谈起恋爱。从众型的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并不少见,这种恋爱是虚假的、盲目的,一旦遇到波折,恋爱关系也会随之结束。这种恋爱缺乏感情基础,其结果是要么凑合,要么干脆破裂。
有些学生受西方所谓“性解放”思想的影响,谈恋爱采取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负责的态度,把恋爱当儿戏,既不为了结婚,也不为了互相帮助,只求一时的快乐。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生活太单调,不如找个异性,既好玩又可以消遣,他们甚至称对方为“临时工”。这种恋爱类型的同学不能严肃地对待恋爱,经常更换恋爱对象,有的同时与几个人谈恋爱,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今天同这个相亲相爱,明天又另寻新欢,需要时在情人面前海誓山盟,目的达到时背信弃义。这种人对自己、对别人都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爱情是神圣的,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要采取严肃慎重的态度,不仅要考虑对自己负责、对对方负责,更要考虑对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
影响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有时空接近性、态度相似性、需求互补性、外表和个性特征等。而影响异性大学生互相吸引乃至恋爱的因素也大同小异,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外表包括人的外貌、身高、风度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美国心理工作者沃尔斯特1996年举办了一个大学生“电脑舞会”,舞会参加者不能自带舞伴,由研究者为其安排。舞会结束后,询问男性参加者:是否喜欢你们的舞伴?是否愿意再约会你们的舞伴?结果发现,男性喜欢舞伴并愿意与之再约会的因素主要是身体方面的吸引,而不是女性的个性特点和智慧。不少关于选择异性交往对象的研究都表明,男性把外在吸引力当作选择对象的重要条件,而女性则较注重男性的智慧品质。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郎才女貌”不谋而合。
男生对女生个性美的选择首推温柔、贤淑、善良、善解人意,其次是活泼而不轻浮,懂得生活,会体贴照顾人等。而女性则看男性是否能力强、人品好、有责任感、风趣、幽默、开朗乐观、深沉、稳重、干练、得体等。除此之外,广义的个性特征,如文化教养、风度、气质等也同样影响男女之间的吸引。
一个人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也有精神上的需要;不仅有生理上的需要,也有心理上的需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当双方的需要或满足这些需要的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难免有些缺点或缺陷,异性之间在交友和选择恋爱对象时,有时候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倾向于去选择那些可以与自己互补的人。例如,习惯被支配的人往往选择喜欢支配别人的人,优柔寡断的人则往往选择有主见、决策果断的人。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大学生之间对某种事物或事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态度,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感情上就容易产生共鸣,形成密切的交往关系。
“远亲不如近邻”,这说明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大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在同班关系、同学关系、同乡关系中发展出恋爱关系来。虽然有“天涯何处无芳草,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说法,但最后还是因为“近邻”而选择恋爱对象的人占较大的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