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活动较中学时期更复杂、更紧张,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智能力,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来保障其顺利进行。进入大学后,确实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但这种不适应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善于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摸索,就会很快地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寻找一些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大学学习较中学阶段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大学学习活动的核心,这种自主性体现在整个大学学习的多层面、多角度。第一,大学教学指导性多,指令性少,学生的学习不能完全依照教师的计划安排,不能单纯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中学时期那种被动听课、盲目随从、无从取舍、缺乏质疑等方式已远不适应大学阶段了。第二,大学课程的门类明显增多,教学时间相对减少,这对于住校大学生来说,课余自由安排的时间相对宽裕,这就要学会安排自修时间,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第三,大学教师讲课是提纲挈领的,对于教材有自己的取舍和补充,课上所讲的往往可能是教师在专业领域中最有心得的部分或关键的重点部分,其余部分往往由学生自己去读、去自学、去理解。教师在讲课中还可能引进与教材观点不同的许多观点,这和中学那种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简单的、界定的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第四,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什么时候记笔记、怎样记等都是由大学生自主决定的。大学教师一般不会规定该用什么方法记忆、怎样阅读,往往只是提出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要求则是各显神通。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说大学学习的自主性特点体现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的始终,并反映在大学学习的各个方面。大学生要想在大学里学习好,就必须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广泛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吸收知识,也可以靠广泛的兴趣去探索,获得课程以外的知识。首先,大学学习活动的安排反映了广泛性的特点。学术报告、知识讲座、专题讨论、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查阅资料等众多形式为大学生多层面、多角度涉猎知识提供了条件。大学生只有广泛地学习,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通才”,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其次,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广泛发展自己的兴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知识,可以选修一些适合自己的课程,也可以跨学科学习。
每一个报考大学的学生都填写过专业志愿,虽然最后录取的专业并不一定是自己满意的,但毕竟都有了专业的归宿。大学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专业走向学习,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专业方向进行的,而且这种围绕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学教育是一种普通的基础教育,是为以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准备。而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教育目标紧紧盯住未来社会的需要,尽可能地照顾到具体职业的特殊要求。因此,大学所传授的既有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专业知识,为了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适应性,又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增设边缘学科;为了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各学科都十分重视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这种动态性和灵活性有时就是不确定性。而实际上,这种不确定性是必要的,因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跟踪社会发展变化、跟踪学科前沿动态,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
探索性是指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性活动。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许多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对现有结论的简单接受,还喜欢探求书本结论之外的新观点。学术上的新观点、新理论必然会触动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学生可以把自己以往学到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并从新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去积极探索未知领域。随着时代对人才渴望的不断迫切,大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将越来越重要。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参加教师组织的科研课题,并能发表一些论文,更有佼佼者还承揽了科研项目。
学习是一种需要多种心理活动参加的复杂活动。因此学习心理的特点即是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过程的特点。
学习过程离不开观察活动,观察实际上就是对外界事物的知觉过程,是一种有目的、较持久和主动的知觉。大学生观察力的特点表现如下。
(1)对事物观察的目的性强。大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往往都有自己的目的,较少盲目进行,带着目的去感知事物,就会使注意力集中,知觉清晰而完整。
(2)对事物观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增强。大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注意从各方位观察对象的特点,不被局部的枝节现象所困惑,很少以点代面,而是通过系统的观察建立对所观察对象的完整看法。
(3)对事物知觉的敏感性增强。随着感觉知觉的高度发展,大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呈现出比较精确、反应快、易感性高的特点,这就为大学生在各领域中发现新问题提供了心理基础。(www.xing528.com)
(4)对事物知觉的深刻性增强。较中学而言,大学生开始能够通过多角度的观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加工,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这就为大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刺激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表现如下。
(1)理解记忆呈现连续发展的趋势。理解记忆就是在充分理解事物的意义、性质、成因的前提下,把它们吸收进已有的经验体系中来进行记忆的一种记忆类型。这种记忆既能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复习,又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大学生应对门类繁多、高度抽象的课程提供了保障。
(2)机械记忆是理解记忆的重要补充。在大学生的学习中,理解记忆固然重要,但仍有一些记忆材料必须通过机械记忆来完成。当然机械记忆不等于死记硬背,许多大学生通过编提纲、画表格、做图表等将记忆材料人为地联系起来,建立某种规律进行记忆。也就是说,在机械记忆中,掺入了理解记忆的成分,使记忆组块容量增大,提高了记忆速度。
思维是指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能力,它是智力的核心,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过程之一。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表现如下。
(1)思维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大学生思维的广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思考问题的范畴上,他们不仅思考本专业的问题,还要思考其他相关专业的问题;不仅思考学术方面的问题,还对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理论、法律等进行思考。可以说,人类社会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都会成为大学生思考的对象。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能从多侧面、多角度分析现象和问题上,当然这也是基于他们平时知识的积累。而思维深度的变化则表现在大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只知其然,还力求知其所以然。
(2)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显著提高。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一些科学规律,懂得了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很强,较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根据客观情况调整思维活动。因为思维敏捷性的提高,大学生很容易变换思维角度,当一种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时,会及时探求其他的途径。
(3)思维有明显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丰富,大学生对各种问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表现出独立思维能力。同时在思维方面还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性,敢于对权威结论提出质疑,这种思维品质对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创建新理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思维的独创性日益发展。在批评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大学生更愿另辟新路,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当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必须以大量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型人才的必备品质,担负建设未来社会任务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使自己的专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发展、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