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背景
人生是在交往中度过的,交往是人类社会特定的社会现象。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交往普遍地、历史地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而人生的每一阶段必然与一定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因此,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外部环境,其作用不可低估。
任务驱动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能是什么?
人际交往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的关系,即在一定社会关系制约下,人与人之间在交流、联系、活动中形成的心理距离和心理关系。
人际交往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可以说人际交往是由这三种心理因素构成的。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际交往首先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认识、理解而建立一定的心理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主要调节因素。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和调节,其关系是不可想象的。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在人际交往中,不论是认知因素还是情感因素,都通过行为,即言谈举止、表情、手势等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并达到相互交往的目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是人际关系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体。在交往中,人们相互间认知一致、情感相容、行为配合,就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反之就会产生不和谐、相斥的人际关系。这些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一张动态的、多维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www.xing528.com)
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人际交往,它的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功能。人们在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知识、经验、情感等,这一切都是信息交流,人际交往就是一个不断输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过程。有人估计,人们在一天中除了8小时的睡眠外,其余的16小时中大约有70%的时间都在进行着相互间的交往与信息的交流。很多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传递。
人际关系是在群体交往过程中实现的。群体内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学习、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是通过它对劳动、学习态度的调节作用而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和生产劳动中约有15%的时间用于人际关系冲突后的体验上。群体内各个成员之间如果能够相互沟通、理解、体谅、信任、支持,就会形成一种相容的心理气氛,使各个成员不但会产生满意、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会以最小的能量消耗产生最大的成绩,更多地发挥各个成员的聪明才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人际关系紧张、冲突,既消耗了人们宝贵的时间,又使人精神不愉快,处于苦恼之中,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说过:“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心理的病态主要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能为别人所接受、理解,也能用信任、友爱、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他们不为一时的冲动所驱使,不为暂时的困难而焦虑,虽怒但不失态,虽悲但不自毁,他们的心境始终是豁达、开朗、稳定和乐观的,促进了身心的健康。相反一个人如果缺少人际交往或人际关系紧张,喜怒哀乐等情感无处交流,日久天长,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心理失调,甚至危害身体。心理学有个感觉剥夺实验就能证明这一点:19世纪50年代初期,加拿大心理学家赫伦以把外界的空气、阳光、声音全部隔绝为试验条件,一天给25美元,有许多大学生参加了试验。其结果证明人们忍受不了没有任何刺激的环境。有的大学生仅仅几个小时就忍受不了,凡忍受下来的都出现了幻觉,失去常态,甚至竟会导致精神障碍,所以改善人际关系是身心两方面健康的基本保证。
人际关系对人的个性改变有很大作用。一个人的个性除了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人们的交往不仅是认知上的相互沟通、情感的相互交流,而且也是性格和个性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中,一方的行为会对另一方起着很大的暗示作用,使个体获得进行全面比较的参照系数,全面了解到自己的为人,并可产生追求理想人格的强烈渴望。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友好、信任、相容的人际气氛中,其个性会在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下,在其自身的努力下,变得勇敢、热情、开朗、豁达、积极、主动。相反,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则会变得冷漠、粗暴、自私、悲观、脆弱,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