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宁中山地区包括照壁山地段、山前丘陵地段和牛首山—罗山—青龙山,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大部分地段为透水不含水岩组。
卫宁平原北部照壁山是由晚古生界碎屑岩组成的一系列东西向线形褶皱低山丘陵区,山体低矮、山坡和沟谷多被风沙覆盖,属地下水补给区,个别流量十分微弱的季节性泉直接出露于基岩。主要含水岩组由泥盆系砂岩及石炭系砂岩、砂页岩、少量灰岩组成。泥盆系含水层单井涌水量可达3 167 m3/d,一般为100~500 m3/d。矿化度1~3 g/L,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大大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不宜作生活饮用水水源。石炭系含水层单井涌水量为100~500 m3/d,矿化度2~3 g/L,为SO4·Cl-Na·Mg·Ca水,其中煤系地层水质更差,矿化度可达10~50 g/L。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仅分布于红寺堡镇、甜水河脑地区、大罗山北西麓断陷带(南川乡、太阳山、水套)部位,岩性以砂砾石、砾石层为主。大罗山西麓断陷带北段富水性最强,单井涌水量可达5 900 m3/d;南段和大罗山东麓断陷带北段次之,单井涌水量一般500~3 000 m3/d;断陷带以外的其他地区,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00 m3/d。此外,区内分布有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矿化度极大,为15~20 g/L;零星分布有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主要为大罗山奥陶系碳酸盐岩,矿化度一般小于1 g/L,富水性小于0.1 L/s。部分地段为透水不含水岩组。
2.水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区内多为山地、丘陵,地下水的主要开采量集中在红寺堡地区。根据地下水开采量调查结果(表4.20),吴忠市红寺堡区可开采量为140万m3,实际开采量为234万m3,开采系数为167.14%,已处于超采状态。区内其他地区仍具有一定开采潜力。
表4.20 宁中山地区地下水可开采系数 单位:万m3/a
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目的层主要为潜水含水层,规划期内正常使用的城镇水源地有2个,即小洪沟水源地和沙泉水源地。小洪沟水源地实际取水量为328.5万m3/a,沙泉水源地实际取水量为0.7 m3/a,服务人口为4万人。
表4.21 2012年宁中山地区集中供水水源地开采量统计
红寺堡地区地下水资源质差量少,属缺水地区,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工业、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用水完全依赖扬黄水。红寺堡用水渠系主要分布在红三干渠、红四干渠及新庄集、新圈、海子塘支干渠,设计灌溉面积42.77万亩。红寺堡扬水工程的投产运行,使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扬黄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灌区面积的逐年增加,供水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包括:灌区种植结构不合理,高耗水农作物较多,造成高峰期供水矛盾突出;灌区用水效率不高,超额用水但未达到设计灌溉面积,用水指标严重吃紧;根据宁夏“十二五”中南部生态移民规划安排,由红寺堡安置生态移民32 500人,用水行业领域拓宽,刚性需水量急剧增加;粗放的耕作方式,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用水效益低下,节水意识不强。
3.生态环境
区内山地、丘陵众多,包括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宁夏吴忠市,在同心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境内,保护区总面积33 710 hm2,其中核心区9 645 hm2,缓冲区8 787 hm2,实验区15 278 hm2。2002年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荒漠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有114种82个亚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包括国家I级保护动物金雕,国家II级保护动物荒漠猫和猎隼;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0种。此外,罗山有高等植物275种。
4.经济发展(www.xing528.com)
红寺堡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保障力度下,随着国家《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给该区争取项目和政策扶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由于地处宁夏中心板块,属连接山川的纽带,交通条件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抢抓宁夏打造“黄河善谷”和“黄河金岸”的战略机遇,以进位赶超、特色崛起为主题,以打造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慈善产业先行区、扶贫开发实验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和社会管理创新区为目标,重点建设优质葡萄、设施农业、新能源利用、航空运动、物流集散、移民文化体验“六大基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环境优美化、城镇特色化、文化旅游品牌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六化进程”,努力构建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生态优美、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新红寺堡。
2012年红寺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3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7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6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40.0∶30.0∶30.0调整为33.2∶40.5∶2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 484元。
5.农业产业
宁中山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3 059 hm2(表4.2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22 127 hm2,玉米和薯类播种面积较大,分别为10 311 hm2和4 670 hm2。
表4.22 宁中山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 单位:hm2
此外,中卫香山百万亩硒砂瓜种植基地,是宁夏乃至全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区。2004~2013年,每年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100万t,产值达13亿元。中卫香山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区位,使硒砂瓜富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防癌、补锌、补钙之功效,被称之为天然绿色保健品,畅销海内外。中卫市为提高香山硒砂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促进硒砂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行了“三统一”控水,即统一管理补水工程,硒砂瓜核心区所有补水工程设施由香山乡、兴仁镇(香山南麓主要硒砂瓜基地镇乡)组建硒砂瓜供水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按需补水,严格实行定量补灌制度;统一有偿用水,按照核定水量,先缴费,后用水。杜绝自行打井取水,确需打井取水的,必须经水务部门许可,否则坚决予以查封。
红寺堡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地理环境,按照《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表4.23),拟在“十二五”期间,增加葡萄种植面积8.4万亩,“十三五”期间增加葡萄种植面积10万亩,达到30万亩的葡萄种植规划面积。同时,结合《红寺堡区葡萄产业“十二五”规划》,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合理开发山区的荒坡、荒地,在大大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加速经济发展,达到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表4.23 红寺堡葡萄种植十年规划 单位:万亩
6.工业
宁中山地区有工业园3个(表4.24),分别为吴忠太阳山工业园区、吴忠红寺堡工业园区和红寺堡弘德慈善工业园区。涉及行业包括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开发、葡萄和牛羊肉产业以及加工贸易、仓储物流产业等。其中,红寺堡弘德慈善工业园区是“黄河善谷”建设的六大慈善园区之一,在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4.24 宁中山地区工业园信息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