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卫宁平原是传统的引黄灌区,位于中卫北山与香山、烟筒山、牛首山之间,在构造体系上受卫宁区域东西构造带的控制。灌区属于新生代断陷盆地,由于黄河侧向侵蚀作用受到南北侧山区限制,形成一狭长的带状河谷平原,谷底近箱型,微向东北方向倾斜。
卫宁地区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上升为主,第四系厚度相对较薄,总厚度不超过200 m。黄河冲积平原区为单一潜水含水层,地层岩性为黏砂土、粉细砂、砂砾石、卵石层,基底为新近系,与下伏岩层一般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地层分层明显,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富水性在500~5 000 m3/d之间。地下水补给项包括大气降水入渗、农田灌溉入渗、渠系渗漏补给、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其中引黄渠系渗漏及灌溉入渗补给是区内地下水最主要的补给源,其补给量约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73.66%。地下水排泄项为侧向径流排泄、蒸发、人工开采和排水沟排泄,其中蒸发和排水沟排泄为主要排泄项,两者约占地下水排泄总量的61.75%。
2.水资源开发利用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对改善卫宁平原农业生产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沙坡头水利枢纽以黄河为界,形成河南、河北两大灌溉系统。灌区控制灌溉面积87.7万亩,其中南干渠22.2万亩,北干渠65.5万亩。灌区通过实施全面节水改造等工程措施,采取“稳粮扩经扩草、压水田增水地、套种改复种、夏粮改秋粮”等非工程性措施,优化灌溉种植结构,降低灌区引水量和灌溉定额等,对于构建宁夏节水型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卫宁平原区潜水的开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集中开采,主要为集中开采水源地和厂矿企业自备水源地;二为分散型开采,主要为民井及灌溉井。
(1)集中开采 卫宁平原内供水井多以水源地开采井和工矿企业自备井的形式进行集中开采,主要以开采潜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为主,2012年地下水集中开采总量约7 601×104 m3/a。具体的统计情况见表4.15。由表4.15可知,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地下水开采量占地下水集中型开采总量的20.92%;沙坡头城市饮用水源地开采量为640×104 m3/a,占开采总量的8.42%;中宁县康滩黄滨水源地开采量为500×104 m3/a,占开采总量的6.58%;工矿企业自备井开采比例为64.95%。
(2)分散开采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县(区)水资源详查报告》,卫宁平原现有人饮工程60处,包括沙坡头区28处和中宁县32处,全部为地下水源工程。实际年供水量135×104 m3,供水人口14.6万人、大牲畜4.8万头、小牲畜19.6万头。研究区内开采潜水的农灌井有151眼,开采量为644×104 m3/a,其他散井的开采量为640×104 m3/a。潜水的分散开采总量为1 419×104 m3/a,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从开采层位看,农村人畜饮用和小面积农灌均以黄河冲积平原区孔隙潜水含水层作为开采目的层。
表4.15 卫宁平原地下水集中开采量统计表
(3)不同行业用水 区内不同行业的水资源的开采利用情况见表4.16。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多取自地下水,农业用水多来源于黄河。
表4.16 卫宁平原不同行业水资源利用统计
通过计算分析,区内地下水开采利用情况在不同行业所占比重分布(见图4.6)。由图4.6可知,卫宁平原超过70%的地下水开采量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不到20%的地下水用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仅有7.40%的地下水用于农业。
图4.6 卫宁平原不同行业地下水利用比重饼图
3.生态环境
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区位于中宁县和青铜峡市之间的黄河段,保护区总面积19 572 hm2,其中核心区为5 150 hm2,缓冲区为6 023 hm2,实验为8 399 hm2。保护区始建于2002年,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库区内典型的自然湿地类型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濒危珍稀稀有动植物物种和低山山脉和湿地组成的自然生态综合体,同时保护区内环境空气和水体质量。(www.xing528.com)
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316种,鸟类繁多、鸟群数量大而独具特色。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主要有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等;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主要有大鲵、白琵鹭等;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动物36种;保护区植物资源有天然次生柳树林、天然次生柽柳林、杨树林、芦苇等。青铜峡库区湿地是宁夏最大的一片生态湿地,也是我国西北及全球东亚澳大利亚地区鸟类的主要迁徙路线和栖息地,有“西北鸟岛”的美称。鸟岛是青铜峡水库内面积最大、发育最全的淤积岛屿,鸟岛上乔、灌、草、湖、沼泽齐全,是区内最大的黄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4.经济发展
在宁夏“一核二极多点”的沿黄经济区空间发展结构中,中卫市作为南部极点城市,是西北地区东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水电基地,以发展造纸、农产品加工、商贸、旅游为主,交通条件优越,能源、水利和旅游资源丰富,大柳树、沙坡头水利枢纽、太原—中卫铁路等重点工程布局于此,中卫香山支线机场和太中银铁路的建设,使其与银川陆、空交通形成有效连通,加强了中卫在沿黄经济区和宁夏西部交通枢纽的地位。
《中卫市“十二五”规划》指出,积极实施沿黄经济带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六个一体化”要求,加快沙坡头区、中宁县同城化发展步伐,奋力打造黄河金岸。同时,中卫已纳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呼包银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 000元;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到2020年,战略性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经济总量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 500元。建成经济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中卫,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2012年,中卫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5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97.89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2 763元。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5∶43.8∶38.7调整为16.6∶44.3∶39.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57.8%和34.8%。其中,沙坡头区完成生产总值118.18亿元,增长12.2%,占全市比重为47.2%;中宁县完成生产总值102.91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的40.8%。
5.农业产业
卫宁平原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69 087 hm2(表4.1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62 132 hm2,玉米和稻谷播种面积较大,分布为34 849 hm2和10 403 hm2。
表4.17 卫宁平原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 单位:hm2
本区最具价值和潜力的农业产业为枸杞。
枸杞产业是该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战略性主导产业,2001年中宁枸杞获得国家证明商标,宁夏红、中宁枸杞、百瑞源等产品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枸杞已成为卫宁平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依据《宁夏枸杞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卫宁灌区是宁夏枸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重要地域之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枸杞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育苗、栽培、制干等技术。现已基本建立了枸杞国家标准、宁夏枸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无公害、绿色等国家行业及地方一系列技术标准体系。《宁夏枸杞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2017年,全区枸杞基地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中宁为核心,将中宁县枸杞基地稳定在20万亩,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与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
同时,中宁县《关于加快中宁枸杞产业提档升级的若干政策》指出,应加快枸杞产业良种化、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发展步伐,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病虫害统防统治、设施烘干、高效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栽培“六个”全覆盖,提升枸杞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的公信力,实现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6.工业
卫宁平原区内包含2个工业园区(表5.18),分别为中卫工业园区和中宁工业园区。涉及行业包括精细化工、新材料、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化工能源产、稀土彩钢板等,产值高达百亿元以上。
表4.18 宁中山地与山间平原区工业园信息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